一、康熙时期,之所以发生“九子夺嫡”,首要原因就是清王朝“立贤不立长”
一直以来,我国的封建王朝都遵循的是“嫡宗子继续制”,这样做的缺点固然很多,但唯一的一点好处就是一旦确定了皇宗子,其余皇子也就只有默认的份,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维持政权的稳定,而且也是几千年来为人所承认的。尽管历史上有那么些少数通过不正当手段当上皇位的天子,但这究竟是少数,嫡宗子继续制还是主流。
然而,到了清朝以后,“嫡宗子继续制”基本上已经变成了“立贤不立长”。比如顺治不是皇太极的宗子,康熙也是顺治第三子,雍正是第四子,乾隆是第四子,咸丰也是第四子等等这些,都表明“嫡宗子继续制”已经在清朝失往了作用。
这也就导致了在清朝前中期,权力交接时一直是极不稳定的。到了康熙时期,由于康熙皇子众多,很多有能力的皇子便脱颖而出,比较著名的几个就是我们经常挂在嘴边的“九子夺嫡”中的那九个儿子。我们经常说“人的贪欲是无穷的”,是的,作为王爷的那些皇子们,在康熙两次废除了胤礽的太子之位而又迟迟没选继续人时,他们觉得他们都有机会当上天子,因此便拼了命地在康熙身边表现。
所以,康熙朝之所以发生“九子夺嫡”,一个重要因素是“立贤不立长”制度所导致。
二、在清朝当王爷远远不像之前的明朝那么舒服,所以康熙的几个儿子会拼了命地争夺皇储之位
一直以来,我们以为王爷的生活像电视剧演的那样,无忧无虑,除了怕天子之外,想干啥就干啥。但事实上,历史上当王爷最舒服的王朝当属明朝莫属,走的时候给你一块封地,并且还有大量的钱财,而且封地内的税收大多时候回他们自己支配。但有一点,就是没有天子的召见不能随便进京。所以,在明朝当王爷还是比较舒服的。
但是,在清朝当王爷可就没有明朝那么舒服了,由于清朝对待宗室的态度极为苛刻。在对待宗室题目上,清朝的王爷们可就比较委屈了,由于他们一点犯一点小错,面临的处罚就很严重了,罚俸申饬都是常有的事,更严重点就是我们经常看到的降爵、夺爵乃至圈进等。再者,清朝的皇子可没有明朝皇子那么自由,没有天子的命令,他们是不答应离开京城半步的,固然他们都把握实权,但经常在天子眼皮底下行事,压力可想而知。
而要改变这种情况,只有登上权力的宝座。而在康熙年间,由于皇储之位的种种不稳定性为康熙的儿子提供了契机,所以才会发生“九子夺嫡”之事。并不是他们不想当王爷,而是清王朝对王爷的限制太多了。
三、跟康熙的纵收留有关
在康熙年轻的时候,他最爱的皇后赫舍里氏便往世了,由于对赫舍里的偏爱,康熙便立年幼的胤礽为皇太子。然而,在漫长的太子生涯中,胤礽难免会犯一些错误,终极导致他的太子之位两次被废。而在第二次被废之后,康熙便再也没有提立太子的之事,也就是从这时候起,康熙的几个儿子便开始觊觎太子之位了,他们都觉得以他们的能力,都有可能当上天子。
因此,为了壮大他们的实力以及获得康熙的好感与欣赏,他们一方面背着康熙拉帮结派,结党营私,比如八阿哥这方面就做得很好,还获得了贤王的“美名”,而康熙作为皇上,对儿子们拉帮结派的行为又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这无疑助长了他儿子们夺嫡的决心。
总结
康熙时期之所以发生“九子夺嫡”,跟清朝独特的“立贤不立长”制度是分不开的,但我以为最重要的原因则是康熙的纵收留,基本上可以说是康熙一手推动了“九子夺嫡”的发生。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微盟圈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vm7.com/a/ask/1272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