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劳动和创造成为社会的主旋律 五一国际劳动节源于美国芝加哥城的工人大罢工。1886年5月1日,芝加哥的二十多万名工人为争取实行八小时工作制而举行大罢工,经过艰苦的流血...
劳动和创造成为社会的主旋律 五一国际劳动节源于美国芝加哥城的工人大罢工。1886年5月1日,芝加哥的二十多万名工人为争取实行八小时工作制而举行大罢工,经过艰苦的流血斗争,终于获得了胜利。为纪念这次伟大的工人运动,1889年7月,在恩格斯组织召开的第二国际成立大会上公布将每年的五月一日定为国际劳动节,立即得到世界各国工人的积极响应。1890年5月1日,欧美各国的工人阶级率先走向街头,举行盛大的示威游行与集会,争取正当权益。从此,每逢这一天世界各国的劳动人民都要集会、游行,以示庆祝,并公众放假。 由此可见,五一节日的设置是体现出对劳动对创造的尊重。确实,我们中年人都记得,上个世纪党和国家大力营造劳动奉献、创造至上的社会风气:提出产业学大庆,农业学大寨的响亮口号,发出知识分子学习陈景润,工人阶级学习王铁人的号召。八十年代改革开放以后全国大力宣传知识分子学习蒋筑英、学习雷健夫,建筑界积极提倡深圳(建设)速度。全国上下崇尚劳动,宣传劳模,尊敬劳模,蔚然成风。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微盟圈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vm7.com/a/ask/1272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