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原标题:涨知识 | 东风送热进屠苏,屠苏是个什么东东? 过了小年,除夕就连跑带赶地开始了倒计时。人们嘴里念叨最多的除岁诗,就是王安石的《元日》。 元日 宋王安石 爆竹...
原标题:涨知识 | 东风送热进屠苏,屠苏是个什么东东?
过了小年,除夕就连跑带赶地开始了倒计时。人们嘴里念叨最多的除岁诗,就是王安石的《元日》。
元日 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东风送热进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28个字将人们过年时的热闹景象写了个十成十,而这些过年习俗,流传至今,命运却是大不相同。
元夜放爆竹 除夕之夜放爆竹,依然是老百姓最普遍的庆祝方式,尽管近年来受PM2.5的影响,节日烟花爆竹的力度有所收敛,但除夕夜的爆竹,还是不能免俗的此起彼伏,要的就是这个气氛! 宋人还在贴桃符,今人早就换了门神,物虽异而理趋同。都是在除夕之日辞旧迎新,辟邪消多难,看管门户。对家宅平安的祈盼,再过一千年也不会改变。 只有除夕之夜饮屠苏酒的习俗,终究是渐渐淡往了。人们在除夕之夜阖家团圆的时刻,惯常会饮酒,但现在酒的品类多种多样,屠苏酒更多地变成了典故而不是真实的存在。 我们今天就来翻一翻故典,聊一聊屠苏是个什么东东? 屠苏是屋不是酒
药天孙思邈 屠苏最早是一种房屋的名称,由于用屠苏草盖顶而得名,也有人把墙上画了屠苏草的屋子也叫屠苏。《通雅》中说,屠苏就是一种阔叶草,广西瑶人称大叶似蒿者为“头苏”。“头苏”与“屠苏”音近,说的大概就是同一种东西。 在唐人韩鄂的《岁华纪丽》中,则对此有较为明确的解读。据说,屠苏是一间草舍的名称,相传有一位名医住在屠苏草庵中,每到除夕,就将一个药囊浸在井中,到了大年初一,再把井水打来盛在酒樽中阖家共饮,喝了就无病无多难了。 人们因此把这种水酒称为屠苏酒。据说,这位住在屠苏草庵里的名医,就是东汉末年的神医华佗,就是他,发明了屠苏酒的配方。 晋代之后,饮屠苏酒的习俗日渐成风。到了隋末唐初,药天孙思邈对屠苏酒倍加推崇,相传他每到岁末都会按照屠苏酒的配方,制成很多药囊,分散给乡亲四邻,让大家泡酒,除夕饮用,既能除多难避疫,又能强身健体。就连自己所住的草屋,也命名为屠苏。 唐人对孙思邈这位年高德劭,医术至高无上的老医仙非常景仰,由他一手推介开来的屠苏酒,自然应者云集。甚至在民间产生了此酒能“屠尽鬼气,苏醒人魂”的说法,并把这称为“屠苏”二字的正确解释,这就是后话了。 屠苏酒的配方 民间对屠苏酒的配方历来有很多记载,不一而足。《本草纲目》《备急千金要方》《小品方》《遵生八笺》《景岳全书》《杂病源流犀烛》《治疗与保健药酒》《老年保健学》等医药典籍均有记载。内收留大同小异。 现在采用较多的是唐代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的配方:大黄、桔梗、蜀椒各15株,白术、桂心各18株,乌头6株、菝葜12株。(古代一斤为十六两,一两为二十四株),浸进酒中,一日而成。 其中大黄排各种滞浊之气,为药中将军;白术健胃、利水、解热,久服能轻身延年;桔梗补血气、除冷热、祛风痹、下肿毒;蜀椒解毒、杀虫、健胃;桂枝活血化瘀、散冷止疼;乌头祛风痹、温脏腑;菝葜驱毒、防腐、定神。总的来说,都是祛邪避疫、滋补保健的良药。 除夕饮屠苏的讲究 唐代以后,除夕饮屠苏酒便蔚然成风,无论是朱户高门还是平常百姓家,在除夕之夜都会阖家欢宴,人人饮屠苏,宋代诗人里,写除夕的诗句中,每每便提及屠苏酒。
家家次第饮屠苏 苏轼和苏辙哥俩在写到除夕时,不约而同地提到了此事:一个说“但把穷愁博长健,不辞最后饮屠苏。”(苏轼《除夜野宿常州城外》);一个说“年年最后饮屠苏,不觉年来七十余。”(苏辙《除日》)。实在说的都是一件事。 从人们开始饮屠苏酒以来,就有这样的传统:合家欢聚喝饮屠苏酒时,先从年少的小儿开始,年纪较长的在后,无论大小总要喝一点。据说是由于“小者得岁,故先贺之。老者失岁,故后也。”而饮屠苏的这一点特别的习俗,在很多诗人的笔下,就多了几分悠然自得的雅趣。 宋代诗人郑看之的《除夕》诗中就写道:“可是今年老也无?儿孙次第饮屠苏。一门骨肉知多少?日出高时到老夫。” 如今我们的除夕夜固然不再拘泥于饮屠苏酒的古老习俗,但在阖家欢聚的日子里,无论老酒还是新醅,不管茅台还是干红,次第相饮,一醉天明,依然是一件幸福的事情。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微盟圈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vm7.com/a/ask/1275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