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招:临界价格——顾客的视觉错误
9.9元和10元,只差1毛钱,却给人一种便宜好多的感觉,这就是临界价格的魅力,小的改动就有大的不同。
实际案例:
一家小超市的老板在一次记账时用计算机计算价格得到的数字是9.9元,老板突然感觉这个价格怎么感觉好像比10元便宜的许多。于是这家店里原来整价的商品(如20元,50元)都集体便宜了0.1元至1元。而后的事情不用多说了,这家第一个吃螃蟹的店获得自己的成功。从一家小店慢慢的做成了一家大超市。
第二招:阶梯价格——让顾客自动着急
新品上架第一天按五折销售,第二天6折,第三天7折,第四天8折,第五天9折,第六天原价销售,这就是利用的阶梯价格。阶梯价格造成一种时间上的紧迫感,越早买越划算,减少买家的犹豫时间,促使他们冲动购物。
实际案例:
2010年平安夜光谷步行街举办圣诞抢购活动,25号凌晨0-1点一折、1-2点两折、2-3点三折,依此类推。当晚很多人被吸引到步行街,而且越早抢购越划算,所以大家都疯狂抢购,很多商品被一抢而空。这就是阶梯价格在实战中的一次胜利。
另外一种形式:
从销售时开始阶梯式降价。例如,美国商人爱德华法提出的一个自动降价促销方案:“销售初期1-5天全价销售,5-10天降价25%,10-15天降价50%,15-20天降价75%”。这样的方案适用于一些时节性的商品,虽然产品越来越不新鲜,但是价格却越来越优惠,这也算是一种利诱。因为这种商品是有时节性的,如果不处理,这些商品就没有任何价值。与其浪费不如获取尽可能多的利润。
第三招:降价加打折——给顾客双重实惠
先降价,再打折,让人感觉商品优惠了两次,这可比直来直往的降价或打折有效多了。而且,两次折扣叠加到一起,商家的让利未必就比直接打折多。
以100元的商品为例,如果直接打7折,一件商品就会损失30元的利润。但是如果我们先把100元的商品降价10元,再打8折,那么一件商品损失的利润是28元。但一眼望过去,买家还是觉得后者更划算。
实际案例:
案例分析:
促销手段的多样化。把不同形式的优惠政策组合起来,更能刺激消费者的消费欲望,同时也满足了不同消费者对直观价格优惠以外的其他消费优惠政策的需求。既扩大了消费者的群体,也增加了每个消费者的消费频率。
消费政策的多变性。避免了与其他商家的促销活动的雷同,在促销中有自己的个性,引人注目。同时,也帮助商场在宣传工作上多了几个重点,遍地开花。
节省成本。双重优惠的结合,折扣的幅度并不比单一的折扣大,但是消费者却买账,这对于客单价利益的提升也是大有帮助的.
第四招:错觉折扣——给顾客不一样的感觉
人们普遍认为打折的东西质量会差一些,而我们换一种叙述方式:注重强调商品的原价值,让买家觉得花了更少的钱,买到了更超值的商品,效果往往大不同。
比如“花100元,换购价值130元商品”和“全场7.7折,99元任选!”这两种描述,实际上都是在价格上的让利,但是给买家的感觉是完全不一样的,如果你把130元的宝贝7.7折后100元销售,那买家就会感觉这个宝贝就值100块。但是如果你把方案改成“花100元换购价值130元商品”,买家就会觉得这个商品的价值还是130元,而他只要花100块钱就得到了,他从中赚到了。
实际案例:
日本三越百货在一次活动期间,制定了一个促销方针:凡是在本商场购物的客户,无论购买什么商品,都可以用一百元购买价值一百三十元的商品,只要购买,店铺当场就给顾客优惠三十元。
此广告一出,立刻吸引了很多顾客的注意,他们纷纷涌向三越百货,尽情地挑选自己所需要的商品。一时间,冷清的店铺开始变得繁华无比,一个濒临亏本的店铺销售客开始直线上升。据称:采用此法的第一个月,销售额就猛增至两亿日元。此后各种店铺纷纷效仿,也都取得了很好的业绩!
案例分析:
心理暗示。让顾客感觉商品的价值高,是商家在让利,从而产生一种赚到了的感觉。而且促销产品给人的感觉也从滞销货摇身一变成为紧俏货。
第五招:一刻千金——让顾客蜂拥而至
“一刻千金”的促销方案就是让买家在规定的时间内以超低价自由抢购商品。比如在你的店铺,每天早上9点到9点半拍下的宝贝,可以以5元的价格成交。这个促销看似大亏本,但是实际上会给你带来了急剧的人气提升和很多的潜在客户,因为实际上30分钟的挑选时间是仓促的,30分钟之后,客户还是会在你的店里逛的,既然来了总要买点什么,而且那些抢下5元特价的客户也可能因为觉得占到了大便宜而购买更多。所以,这种用千金的一刻吸引顾客的注意,等顾客吸引过来之后,接下来就是让顾客自愿掏腰包了。
实际案例:
想吸引消费是一个让人头疼的问题。而对此在武汉的一家超市推出了一个新的营销模式:晚上7点至7点10分,这十分钟内所有货品1折。这个创新当日没有带来很大的效益,然而第二天有了人潮般的消费者来到这家超市排队,在此期间人流量达到同时期的5倍,第三天接近10倍流量。该超市当月的销量实现翻5翻。
案例分析:
受众自主的传播,节省了大量的商场主动宣传费用。开始消费者可能会怕上当,但是当超市兑现之后,就获得了顾客极大的认可,很多消费者便会不由自主地成为这个超市的宣传者,这就帮超市在无形之中炒作了一把。
时间点设置的很巧妙。几乎所有中国的消费者都知道是新闻联播开始的时间。久而久之,很多人一在这个时候看到新闻联播就会想起有这么一家商店。
第六招:超值一元——舍小取大的促销策略
超值一元,就是在活动期间,顾客可以花一元钱买到平时几十甚至上百的商品。或许很多人不明白一个问题:这种促销方案不是很让店铺亏本很多吗?其实不然,从表面上看,这种1元钱的商品确实赚不到钱,但是通过这些商品,店铺吸引了很多的流量,而一个客户如果购买了一件1元商品,那他同时再购买店铺里其他商品的可能性是很大的,因为同样需要一次邮费。而那些进到店铺里来却没有购买一元商品的买家,购买了你店铺里的其他商品的可能性是非常大。
实际案例:
在绍兴的一家超市,由于市场不景气,人流量很少。有一天老板突发奇想,大家不来买东西无非是感觉商品太贵或者是没有什么必需品,于是老板做了一个决定:将超市里面的35款10多元的商品(成本约为3-6元)分成7组,也就是每组5个商品。一周七天,也就是一天上一组,而这些商品的价格仅为1元。当老板把这个决定的告诉员工的时候员工都感觉不可思议。
然后第二天店内贴出这样的广告:30款日常用品,仅售1元,数量有限,售完即止。(每人次每种商品一次交易限购1样)很多人看到这个广告,就看看了这30样商品,得到售货员的确定的确为1元价格,而这些商品都是人们日常常用消耗品,如:牙膏,毛巾等。于是就开始了销量的狂潮。老板定的每日每种商品数量为100件,也就是每天500件商品。而很多人购得了这个超值商品后,就有了一定的购物的感觉和需求。于是也会顺带的买一些其他不打折的商品。这样一来一去,超市其实还是赚的。
更为有意思的是很多消费者都在打听他们需要的商品是哪天售价为1元,于是到了那些时间就有了更多的消费者来消费,当然购买的不仅仅的是1元商品,还有其他的商品。
案例分析:
在这个案例中,最重要的两个环节:第一:超低价;第二:限量。
用超低价唤起消费者的购物欲。这家超市市场不景气不是因为消费者买不起它的商品,而是消费者没有购物欲。如果勾起了消费者的消费欲望,那么后面的消费都会被开发出来。之后的关联销售量也就水到渠成。
限量可以控制成本,以较低的代价换来超市的关联商品销售量取得很多的利益。
把30个商品分批拿出来,可以引起消费者的长期关注。而且这30种商品都是日常消耗品,日常都会用到,而每次用到的时候消费者就会产生关联联想到这家商店,带来一定的顾客二次转介绍,而且是无偿的。
AG无双科技金牌淘小二,帮您解答更多问题!欢迎垂询
一个再牛B的策略也需要建立在一个基础之上:超市也罢,网店也罢,商场也罢,首先它必须有个精准的买家客流群体。如果剥离这一点,0分!
###换种方式,如果在网络上面呢?货源不是自己手中的那些小卖家,如何进行此营销方案?
###收益匪浅,看似一样的推销活动其实认真分析真的是有玄机的
###营销方面的东西 有些少 不知道 哪位大大 做过 微博 博客 微信 QQ 等营销 方便说下么
###谢谢,一些优质的分析,您可以发在 极客专栏 里。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微盟圈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vm7.com/a/ask/222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