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07月01日,微信、京东和咕咚网等四家生产商一起推出的微信互联设备,估计就会让许多人疑问为什么最终可穿戴设备似乎突然决定借微信来做事,而不是所谓的流量靠山百度。
实际上硬件厂商的思路我认为是非常清晰的。
百度的流量来自于搜索行为,换句话说,是用户主动行为,这看起来是流量贵、有效、价值高的最大原因,似乎是好事。但对硬件厂商,或者说特别对可穿戴硬件商而言,这样的做法,无疑只会花钱,不会带来收益,这是我的主观推测,但我相信应该也是硬件商们在与百度合作后收效甚微后的经验。
为什么?很简单,因为这年头,智能硬件、可穿戴设备方兴未艾,消费者没有几个人主动地就已经了解了可穿戴设备、或者自发地突然愿意去了解,去搜索和寻找购买链接的。不仅对于可穿戴设备,对于许多还未被大众所熟知,又无法通过突出一个话题点来快速传播,让民众引起搜索欲望的商品或者说流量落地页类型,都不适合在百度上引流。
那可穿戴设备没有流量,得不到曝光和传播,岂不是要死?当然没那么简单,硬件厂商们估计在此处费了不少脑筋,今日走出来的做法也比较突出。我们看这个海报上面的新闻图:

采用微信而不是百度应该取决于百度的流量特征,当产品不成熟,受众低,品牌影响力不够的情况下,百度能提供的流量是非常有限的。简单的说:苹果没出名,谁会在百度搜索相关苹果的产品词语,淘宝没出名,没有大量的目标用户,谁会在百度搜索淘宝网这样的词语。这点看来,百度是可耻,别人千辛万苦把品牌建立了,受众群体建立庞大了,享受自己劳动成果的时候还得向百度交钱。现在可穿戴设备找微信做事其实是拓展品牌,增加知名度,建立受众群体,等这些可穿戴设备形成庞大的市场,用户就会对产品产生搜索需求,这时候,这些商家还是会找百度合作的,品牌推广就大大的有用了。
###可穿戴设备 (百科解释)
可穿戴设备存在问题“百度不适合网站前期推广” 读了好几遍,没有看出内容能给你的标题带来有利的论证。
1、价格昂贵。Google Glass售价高达1500美元;Nike+ FuelBand SE售价为149美元;阿迪达斯即将推出的安卓系统智能手表售价399美元。
2、电池续航时间短。普通的智能手表电池使用时间在24小时左右,如果开启更多功能耗电量会增加,这样使用者不得不每天充两次电才能正常使用。
3、不能独立使用或功能不全。很多智能手表的功能需要搭载手机才能够使用,消费者不禁要问:那还用它做什么?
有许多公司一上来就要求 seo/SEM 能带多少流量,多少转化seo/sem的本质是什么?对于一般的公司来说不就是想他能带来流量,带来转化,提高品牌知名度。
可穿戴设备的流量通过口碑传播、社交圈、朋友间的攀比、有趣、话题性来,而不是通过产品特性推广,不是通过投广告费来。我觉得你这句本来就是sem的体现。
总的来说,你这是表达了:另辟蹊径的网络推广(能承担得起这种推广的能有多少)###
其实周期比较长。很多领导老板不懂,只知道一味催几个词排名,根本不考虑后期。
###分析得很好,社交带来的不仅仅是流量还有粉丝和品牌曝光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微盟圈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vm7.com/a/ask/262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