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问答 > 關註殘疾人的心理

關註殘疾人的心理

[导读]:我国大约有6000万残疾人,身体的残疾导致了他们特殊的心理特点及与众不同的生活和行为模式。 残疾人的心理及行为特点 1.自卑和孤独心理。这是残疾人普遍存在的心理特点,...
我国大约有6000万残疾人,身体的残疾导致了他们特殊的心理特点及与众不同的生活和行为模式。
  残疾人的心理及行为特点
  1.自卑和孤独心理。这是残疾人普遍存在的心理特点,由于生理或心理上的缺陷,使他们在学习、生活和就业方面遇到诸多困难,得不到足够的支持和帮助,甚至遭到厌弃或歧视,因此产生自卑心理。生理或心理上的缺陷,还导致他们活动受限,无法进行正常的交流,缺少朋友,久而久之就会产生孤独感,这种孤独感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增强。
  2.敏感多疑、自尊心强。残疾状态会导致残疾人注意力过度集中,过多地注意别人对自己的态度,对别人的评论极为敏感。别人对自己带有贬义的、不恰当甚至是无意的称呼,常常会引起他们的反感。如果他们的自尊心受到损害,就会当即流露出愤怒情绪或采取自卫的手段加以报复。
  3.情绪不稳定但富有同情心。他们对外界的情绪反应强烈,容易与别人发生冲突。而残疾人对残疾人有特别深厚的同情心,却较少与非残疾人交流,除了“话不投机”的原因外,还与交流不方便有关。
  4.不同类型残疾人的性格特征。残疾人交往的圈子比较小,周围环境与普通人不同,于是就形成了某些特殊的性格特征,如孤僻和自卑是各类残疾人共同的性格特征。但每一类残疾人又有其独具的性格特点。
  盲人性格内向,温文尔雅,有丰富的内心世界,情感体验深沉而含蓄。由于没有视觉信息的干扰,形成了爱思考、善思考的习惯,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比较发达,言语听觉能力发达,记忆力比较好,词汇比较丰富,促成了他们语言能力强的特点。探索问题深刻、健谈、说话有条理、词汇丰富、语言生动、说理充分。
  聋哑人与盲人不同,他们性格外向,情感反应强烈,频度高但持续时间短,性格豪爽耿直。他们通过兴趣、具体行动和自己的情感表达来分析生活,观察问题往往只看到表象,不太注意内在联系,多倾向于眼前世界,较少考虑长远利益。聋哑人视觉敏感,形象思维非常发达,而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能力相对差些。
  肢体残疾者性格特点主要表现为倔强和自我克制,“忍”字当头,只有在忍无可忍时才会爆发。
  行为和人格偏离者,考虑问题脱离现实,带有浓厚的幻想色彩,思维方式表现出明显的片面性,还会表现出偏执倾向,严重时可有妄想。智残患者的整个心理水平都是低下的,不能形成完整的人格,特别是严重智残者,只能由生物本能来支配自身的行为。
  如何做好残疾人的心理卫生工作
  1.广泛宣传人道主义,使全社会都来关心、尊重、理解和帮助残疾人。大力发展福利事业,帮助残疾人就业。
  2.发展残疾人教育事业,不断提高特殊教育水平,提高残疾人的文化素质和就业技能。积极开展适于残疾人参与的各种健身、医疗、文娱、体育等活动。
  3.广泛动员社会各界力量为残疾人办实事,解决住房、婚姻、乘车以及生活等方面的实际问题,并普及无障碍设施。
  4.大力开展残疾人的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工作,家庭、社会应了解残疾人的心理特点,有的放矢地开展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工作,提高残疾人的心理素质和心理健康水平。
  5.鼓励残疾人参加力所能及的各项社会活动,消除其孤独感和自卑感,提高自我社会价值。鼓励残疾人自强自立,调动残疾人自身的积极因素。教育孩子正视现实,正确对待自己的残疾,自强不息,自己的命运自己掌握。
  6.培养残疾人“+”式思维方式。“+”式思维方式是当代提倡的一种积极思维方式,它要求人们凡事往好处想,用“加”的方法而不是用“减”的方法想问题,这对残疾人来说极其重要。
  7.家长应首先调整自己的心态,面对现实,不要被“倒霉”、“命苦”、“不幸”占据头脑。现实虽然不能改变,但未来之路是可以选择的,不要顾影自怜,孩子需要你,你的所作所为是对孩子最有力的激励,残疾孩子的命运也掌握在父母手里。
  让每个残疾人心里都有一片阳光和美丽!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微盟圈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vm7.com/a/ask/62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