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问答 > 小學新生 進學前要做

小學新生 進學前要做

[导读]:1、孩子的年龄小,是否可以提前入学? 6、儿子个子很高,但年龄还不够,可以上学么? 答:一个孩子是否可以入学,要从生理、心理、智力、行为等方面进行考虑,孩子个子高可...
1、孩子的年龄小,是否可以提前入学?
6、儿子个子很高,但年龄还不够,可以上学么?
答:一个孩子是否可以入学,要从生理、心理、智力、行为等方面进行考虑,孩子个子高可能在同学堆里是个压力,但如果仅仅因为“个子高”就把孩子放到一个并不适合他的环境里去成长,很多时候不仅是没有“保护”到孩子,反而丧失了孩子的长远利益,甚至改变孩子的人生道路。
2、他的注意力很不集中,现在非常担心孩子进入学校以后不能适应学习生活,怎么办?
7、他好像多动啊,一时不停的动,总不老实,怎么办?
答:通常情况下,评价孩子的注意力是否集中都用他专注于一件事情的时间长短来说,比如有的说15分钟,但这个在评估的时候会有相对复杂的各方面因素,一般情况下家长的判断不见得是事实,所以首先要看孩子才能知道,之所以把这个作为前提来说,是担心我说了方法以后就变成了一些孩子的负累,如果您担心孩子在这些方面欠缺,建议找专业人士评估下再下定论,更不要以此来数落孩子,不然一定会适得其反,把孩子“逼”到你害怕的那个样子。
从幼儿过渡到小学生需要一个过程,其中培养和锻炼孩子在“学习”方面集中注意力是比较重要的一种体验和习惯。平时与孩子交流的时候,孩子是否可以专注的听和说?孩子独自读书、做游戏的时候是否经常被家长打断?并且孩子是否可以坚持到完成一个任务或阶段任务后才离开或改变另一种玩法?家长可以尝试着与孩子玩“上课”的游戏,家长提出纪律要求,然后互相当老师和学生,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可以尽快帮助孩子找到感觉,并逐渐延长上课时间。
3、我认为孩子注意力很集中,但2个围棋老师,一位说集中,另一位却经常批评孩子不好好听不认真看,我现在也糊涂了,而且孩子自己也很不自信,觉得自己总是做不好,有些自卑和害怕,我怎么能办呢?
答:首先,老师的评语虽然要听取,但家长也要客观评判,通过你对孩子的了解,孩子的注意力是否集中呢?而我认为纠缠于这样概念性的东西并不能对孩子有任何助益,既然如此我们是否可以分析下两个老师评价的环境呢?说好的老师,孩子也喜欢他并乐于继续上。说不好的老师同时带两个孩子,另一个年龄小于你的孩子,如此,是否是老师在教导小孩子的时候,本身产生和积蓄了一些不良情绪,而把这种情绪转嫁到你孩子身上释放了呢?虽然不公平,但这是人性,难以避免,就要面对或逃避。
现在这个对这个孩子来说,重要的并不是注意力是否集中,而是他的心理比较脆弱,提高孩子的自信和抗挫折能力才是当务之急。
4、男孩比较淘气,喜欢招惹小朋友,老师经常告状,我很担心,该怎么调整他呢?
8、孩子不能遵守规则,说他也不听,打他也记不住,该怎么办?
答:学校是教导孩子社会化的地方,也是他通过集体去试验如何在集体中生存的环境,孩子会不断地通过尝试去体会“规则”的界限在哪里,而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所以,作为家长,我们不能期待孩子一下子成为完美的人,但也要帮助孩子“懂”规则,少“摔跤”负有责任。
一方面家长对于孩子的行为要有界限,所谓的“自由成长”“放养”都是骄纵孩子的不负责任的借口,对于孩子不好的行为应该及早制止和纠正,让他明白道德、行为标准是对他人生负责任,这个工作不是从学前才发现,而是从1、2岁逐渐有了行为能力的时候就开始渗透了。
另一方面,从认知到行为后意识、行为前意识到行为改变,需要过程,即使是成年人改变一种行为模式都是很巨大的挑战,家长要明白这个知识,也就容易理解孩子的“难改变”了——不是不改,是改起来难,需要协助。
5、学校可以午睡么?中午怎么安排?每天会有不同的活动么?
答:可能大多数学校都没有午睡吧?非比的看法是既然把孩子交给学校,老师就会统筹安排好学生的时间,这个家长对学校应该有起码的信任。但是非比似乎看到的是家长并没有随着孩子要步入学校成为小学生而转变惯性思维和方式,拿对待幼儿、对待校外机构的心态和要求去面对小学校,尤其是公办小学,未来家长可能会遇到更多的挫折和不适应。孩子成长的前提首先是家长的成长。
9、孩子胆子小,到陌生的环境会很害怕,怎么办?
答:当前很多孩子害怕挑战,缺乏安全感,这些一方面可能来源于从小的家长的呵护备至,另一方面可能是2岁以内与母亲的亲密关系没有发展好。如果能找到原因可能会更好的解决,而给孩子更多具有安全感的挑战机会去锻炼,也是实际的方法之一吧。
另外,“粗心”可能是生理还没有发育好,视动协调弱等原因,需要做统合训练,我即将开办的“学习能力训练”可以有效地改善这种情况。
“时间概念差”“自我为中心,自私”等这些问题的出现,首先与家庭教养有关系,孩子没有责任感,被家长照顾、包办太多,反而损失了发展孩子能力的机会。

总结以上提问,家长对当前孩子的担心不无道理,虽有亡羊补牢之意味,但也是孩子们的福音,家长们有了这个意识,预想到了可能遇到的困难,并积极的寻求解决之道,就意味着提前铲除孩子面前的障碍,与孩子共同成长。
虽然洋洋洒洒的细致赘述,但依然难以全面、细致的说明,况且每位小人的独一无二也难以一概全,加之实施起来可能更会千差万别,让家长更加茫然无从。
为此,应家长们邀约,非比将开办一期学前班,主要从心理、行为入手,协助孩子们做好幼小衔接。小孩子一对一做个体咨询和行为调整不仅不易操作,还费用高昂,效果却难以保证,以非比的有限经验体会是集体才是孩子迅速成长的摇篮。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微盟圈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vm7.com/a/ask/63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