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从幼儿园到小学,这是一个心理、生理、行为的重大转变,孩子面对新奇的学校生活,面对有些“严厉”的老师,面对排得整齐又单调的课桌和座椅,难免会产生“不适应”的感...
从幼儿园到小学,这是一个心理、生理、行为的重大转变,孩子面对新奇的学校生活,面对有些“严厉”的老师,面对排得整齐又单调的课桌和座椅,难免会产生“不适应”的感觉,难免会厌烦上课、上学,难免耐不得寂寞和约束,想自由自在的回到幼儿园阶段,又况且,我们的孩子有些可能就不是“适龄”,本来就还没有做好上学的心理准备……需要家长们更好的帮助孩子们适应新的环境、要求和行为改变。
一个被百般呵护、溺爱的幼儿到一名独立自主的小学生,意味着一个孩子成长发展到一个崭新的阶段。但到了学龄并不意味着他一下子就能“变”为小学生,需要家长和老师的共同努力,尤其是现今成人对孩子成长的负向“干预”越来越多的时候,是否能尽快地适应学校生活,尽快地投入到学习之中,并感受到乐趣,要从生理、心理、智力、行为等方面进行成长。
预备
家长先调整好心态。
家长调整自己的行为。
孩子调整心理和行为。
步骤/方法
家长要把以往对待“幼儿”的方式转变为对待“小学生”的方式。
孩子成长的前提首先是家长的成长,家长的态度会影响到孩子的内心成长和行为转变。家长要随着孩子即将步入学校成为小学生而转变一直以来以“包办代替”“谨小慎微”“无微不至”为主的惯性思维和行为方式。
1、包办代替:孩子力所能及的事情就要逐渐放手让他自己去做,即使做得不够好,也不要包办代替,为他进入小学能够独立自主的开始小学生活奠定基础,同时,也为孩子适应新环境奠定信心基础。
2、谨小慎微:对孩子的一举一动极其关注,对孩子的磕磕碰碰极其在意,耿耿于怀,让孩子充分感觉到自己的“被重视”。但正是这样的谨小慎微,导致孩子也乖巧胆小,身心极其敏感,在集体中像一个玻璃娃娃,“哭”和“告状”是她的武器,成为机体中特殊的一员。“跌倒”是人生一大课题,今天腿磕破了站不起来,明天人生失落就更难承受。
3、无微不至:关注“幼儿”最大的特点就是关注孩子的吃喝拉撒等生活细节,无微不至、手到擒来。试想,一个六岁的孩子在照顾自己方面一定有这样那样的不足,如果家长一味“替代”将剥夺孩子锻炼的机会,形成对家长的依赖心理,不愿也不能“独立”。
记住:家长一时的包办会耽误孩子一世的成长。家长要想一想小学生应该是什么样的呢?我该如何对待他?
2、理解、尊重老师,是孩子尽快适应学校生活的前提保障。
1、小学新生适应环境是由细节构筑,老师不仅只抓学习。
老师告诉孩子如何听课、下课、上厕所,去做操,上课举手,下课快跑,呵呵,厕所和喝水,交作业,做作业,教会孩子知道上课时该怎么做,应该做什么,下课时该干什么,怎么干,当然,一年级的老师还要应付上课尿裤子的,下课跑出去打铃也不知道回来的,吃饭总也吃不饱撑着的,还有什么也不吃挑食的,要注意训练他们时间观念,还要调解说不明白的纷争,当然文化课必须要让他们学会,考试要达到学校的标准……哪怕一点没告诉到孩子,就会带来大麻烦,甚至是要告诉很多遍也记不住。比如课桌上的水杯,对于踩到你脚都感觉不到的一年级小豆包来说,碰掉、碰倒东西很平常。有一天,一个孩子就是忘记了,顺手把水杯放在课桌上,而老师也没注意到,周围的同学也没人能够提醒他,他只顾向前推书,一下推翻了!由于杯子盖子没拧紧(这也很经常哦),洒了一桌子一地,弄脏了本子弄皱了书,真是麻烦,孩子们也不会擦桌子,更不会擦地,结果地上的水被小脚丫踩得到处都是水印,简直一片狼藉,可是这也是难以避免的哦!虽然老师气急败坏,但孩子们认为这可是很好玩的事,没准哪天故意搞一次……
2、老师不能适应孩子,只能孩子适应老师。
我女儿在原来的学校上一年级时,是一位新派的、刚毕业的年轻女老师,对孩子们非常好,很宽容,也很会鼓励孩子,跟家长也容易沟通,可是一年下来,他们班是全学年最慢的一个班,干什么都脱脱拉拉, 所有活动都是最后一名,……2年级换了学年组长当班主任,嗷嗷的利害,严厉的2分钟就能站好队出发,这是史前没有的英雄行为,得到家长们一致拥护,但是她忘了我们是住宿班,强压之下,孩子们就受不了了,频繁生病,并且时间长了以后竟然没有用了,孩子们还是如昨,只是顽皮的会更顽皮,这时才明白前辈说的,前紧后松好适应,前松后紧遭罪又无功。到现在,这个班上课依然有人接话茬,课堂纪律难维持,影响老师讲课,自然影响学习效果。
所以,开始时老师教他们规则,立好规矩是好事,形成习惯以后,未来就不会为这些行为问题买单,而专心学习了。
3、综合素质培养靠家长,社会化是学校的重要职能。
遇到严厉的老师,家长心疼可能担心孩子受了委屈, 可能担心影响了天性,或磨灭了创造力……但学校不仅是传授部分知识,帮助孩子社会化则是更重要的一部分功能,其他方面发展主要还是靠家长,家长同样发挥不可忽视的作用,甚至更能带着孩子飞得高远。而家长可以完全影响老师在孩子心目中的地位,孩子是否学得好,跟是否喜欢老师,家长对老师的评价有莫大的关系。家、校可以互相补充,让孩子全面发展,包括让孩子充满创造力,这要家长下功夫!
用对待幼儿、对待校外机构的心态和要求去面对小学校,尤其是公办小学,这样的家长未来可能会遇到更多的挫折和不适应
3、逐步养成适应学校作息时间的生活习惯
一般情况下,小学校上学时间为7:50之前到校,放学时间为3点到4点,中间不午睡,家长可以根据自己孩子的情况从现在开始调整他的作息时间,使到真正上学的时候孩子的生理时钟可以适应到学校的时间。
4、有一定规则感,懂得遵守纪律,提高自我控制能力
这是适应学校、更是未来适应社会的基础,纪律不仅是对老师的尊重和整体氛围的维护,更是自己高质量完成学习任务的重要保证。
同时,要训练能“忍住”大小便,尽量能憋一会儿;能“忍住”自己随时想说的话,这个会复杂一些,孩子要自己判断什么场合可以说、什么场合不能说等,都有实际的意义。
5、抗挫折能力的心理准备
知道自己做的不好的时候能够接受,不气馁,勇敢,乐于接受挑战,不怕输。有些孩子很敏感,受不了别人对自己的冷落,事事以自己为中心,这个心态一定要调整。能接受自己不是别人的焦点,只是团队里的一分子;能接受自己不能把事情做到完美,但依然会努力去做……
6、开始关注别人,尝试处理关系。
在集体中要学会容忍别人动了自己的东西,或者是身体碰撞,不随意告状,能区分故意与否……
一个被百般呵护、溺爱的幼儿到一名独立自主的小学生,意味着一个孩子成长发展到一个崭新的阶段。但到了学龄并不意味着他一下子就能“变”为小学生,需要家长和老师的共同努力,尤其是现今成人对孩子成长的负向“干预”越来越多的时候,是否能尽快地适应学校生活,尽快地投入到学习之中,并感受到乐趣,要从生理、心理、智力、行为等方面进行成长。
预备
家长先调整好心态。
家长调整自己的行为。
孩子调整心理和行为。
步骤/方法
家长要把以往对待“幼儿”的方式转变为对待“小学生”的方式。
孩子成长的前提首先是家长的成长,家长的态度会影响到孩子的内心成长和行为转变。家长要随着孩子即将步入学校成为小学生而转变一直以来以“包办代替”“谨小慎微”“无微不至”为主的惯性思维和行为方式。
1、包办代替:孩子力所能及的事情就要逐渐放手让他自己去做,即使做得不够好,也不要包办代替,为他进入小学能够独立自主的开始小学生活奠定基础,同时,也为孩子适应新环境奠定信心基础。
2、谨小慎微:对孩子的一举一动极其关注,对孩子的磕磕碰碰极其在意,耿耿于怀,让孩子充分感觉到自己的“被重视”。但正是这样的谨小慎微,导致孩子也乖巧胆小,身心极其敏感,在集体中像一个玻璃娃娃,“哭”和“告状”是她的武器,成为机体中特殊的一员。“跌倒”是人生一大课题,今天腿磕破了站不起来,明天人生失落就更难承受。
3、无微不至:关注“幼儿”最大的特点就是关注孩子的吃喝拉撒等生活细节,无微不至、手到擒来。试想,一个六岁的孩子在照顾自己方面一定有这样那样的不足,如果家长一味“替代”将剥夺孩子锻炼的机会,形成对家长的依赖心理,不愿也不能“独立”。
记住:家长一时的包办会耽误孩子一世的成长。家长要想一想小学生应该是什么样的呢?我该如何对待他?
2、理解、尊重老师,是孩子尽快适应学校生活的前提保障。
1、小学新生适应环境是由细节构筑,老师不仅只抓学习。
老师告诉孩子如何听课、下课、上厕所,去做操,上课举手,下课快跑,呵呵,厕所和喝水,交作业,做作业,教会孩子知道上课时该怎么做,应该做什么,下课时该干什么,怎么干,当然,一年级的老师还要应付上课尿裤子的,下课跑出去打铃也不知道回来的,吃饭总也吃不饱撑着的,还有什么也不吃挑食的,要注意训练他们时间观念,还要调解说不明白的纷争,当然文化课必须要让他们学会,考试要达到学校的标准……哪怕一点没告诉到孩子,就会带来大麻烦,甚至是要告诉很多遍也记不住。比如课桌上的水杯,对于踩到你脚都感觉不到的一年级小豆包来说,碰掉、碰倒东西很平常。有一天,一个孩子就是忘记了,顺手把水杯放在课桌上,而老师也没注意到,周围的同学也没人能够提醒他,他只顾向前推书,一下推翻了!由于杯子盖子没拧紧(这也很经常哦),洒了一桌子一地,弄脏了本子弄皱了书,真是麻烦,孩子们也不会擦桌子,更不会擦地,结果地上的水被小脚丫踩得到处都是水印,简直一片狼藉,可是这也是难以避免的哦!虽然老师气急败坏,但孩子们认为这可是很好玩的事,没准哪天故意搞一次……
2、老师不能适应孩子,只能孩子适应老师。
我女儿在原来的学校上一年级时,是一位新派的、刚毕业的年轻女老师,对孩子们非常好,很宽容,也很会鼓励孩子,跟家长也容易沟通,可是一年下来,他们班是全学年最慢的一个班,干什么都脱脱拉拉, 所有活动都是最后一名,……2年级换了学年组长当班主任,嗷嗷的利害,严厉的2分钟就能站好队出发,这是史前没有的英雄行为,得到家长们一致拥护,但是她忘了我们是住宿班,强压之下,孩子们就受不了了,频繁生病,并且时间长了以后竟然没有用了,孩子们还是如昨,只是顽皮的会更顽皮,这时才明白前辈说的,前紧后松好适应,前松后紧遭罪又无功。到现在,这个班上课依然有人接话茬,课堂纪律难维持,影响老师讲课,自然影响学习效果。
所以,开始时老师教他们规则,立好规矩是好事,形成习惯以后,未来就不会为这些行为问题买单,而专心学习了。
3、综合素质培养靠家长,社会化是学校的重要职能。
遇到严厉的老师,家长心疼可能担心孩子受了委屈, 可能担心影响了天性,或磨灭了创造力……但学校不仅是传授部分知识,帮助孩子社会化则是更重要的一部分功能,其他方面发展主要还是靠家长,家长同样发挥不可忽视的作用,甚至更能带着孩子飞得高远。而家长可以完全影响老师在孩子心目中的地位,孩子是否学得好,跟是否喜欢老师,家长对老师的评价有莫大的关系。家、校可以互相补充,让孩子全面发展,包括让孩子充满创造力,这要家长下功夫!
用对待幼儿、对待校外机构的心态和要求去面对小学校,尤其是公办小学,这样的家长未来可能会遇到更多的挫折和不适应
3、逐步养成适应学校作息时间的生活习惯
一般情况下,小学校上学时间为7:50之前到校,放学时间为3点到4点,中间不午睡,家长可以根据自己孩子的情况从现在开始调整他的作息时间,使到真正上学的时候孩子的生理时钟可以适应到学校的时间。
4、有一定规则感,懂得遵守纪律,提高自我控制能力
这是适应学校、更是未来适应社会的基础,纪律不仅是对老师的尊重和整体氛围的维护,更是自己高质量完成学习任务的重要保证。
同时,要训练能“忍住”大小便,尽量能憋一会儿;能“忍住”自己随时想说的话,这个会复杂一些,孩子要自己判断什么场合可以说、什么场合不能说等,都有实际的意义。
5、抗挫折能力的心理准备
知道自己做的不好的时候能够接受,不气馁,勇敢,乐于接受挑战,不怕输。有些孩子很敏感,受不了别人对自己的冷落,事事以自己为中心,这个心态一定要调整。能接受自己不是别人的焦点,只是团队里的一分子;能接受自己不能把事情做到完美,但依然会努力去做……
6、开始关注别人,尝试处理关系。
在集体中要学会容忍别人动了自己的东西,或者是身体碰撞,不随意告状,能区分故意与否……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微盟圈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vm7.com/a/ask/63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