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问答 > 小升初:不學奧數,到底能不能上

小升初:不學奧數,到底能不能上

[导读]:很多家长问我怎么去的yyq,找谁了?什么证书重要?孩子学了什么?甚至是更具体的操作性细节,希望“复制”,唯独忽略了孩子自身之间的差异,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潜能所在...
很多家长问我怎么去的yyq,找谁了?什么证书重要?孩子学了什么?甚至是更具体的操作性细节,希望“复制”,唯独忽略了孩子自身之间的差异,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潜能所在,只是需要被发现。

总结我们的成功,看起来很简单,就是3个3年多的一贯坚持和热爱。人生的路还很长,对于12岁的孩子来说,“成功”还是很远的目标,只能说经过锻炼和积累,孩子有了自己的特点。

3年多,近4年的积累,培养了能力,磨炼了意志,奠定了孩子今天的特长优势。
3年多红通社小记者。除了考试之外的任何时候,只要报社有采访任务,孩子就请假去参加。自2010年1月去韩国采访回来以后,每个寒暑假,都随《北京少年报》出国访问,采访各国各地的大使、政府高级官员、优秀儿童、领先企业等,在一次次的互动中增长见识,开阔眼界,磨练心智,锻炼能力,培养气质,红通社小记者的采访活动规格高,是一般性旅游所不能及,而且出国的安全性高,家长很放心。每每想起,最应该感谢的就是报社的各位老师!

3年多公益活动。在这3年多的时间里,孩子了解了社会不同人群的不同状态,她经历了严寒、苦难和灾害,看到了农民生活的不易、乐观、朴实和真诚,她能关心关切别人,能理解、包容别人……要问她做公益与小升初有什么关系?我的回答是没有。看起来“公益”似乎并不是中学选拔优秀学生的标准。 但却给了她丰富的经历和体会。没有分别心的同等待人是女儿做公益的最大收获,虽然在学校里与同学间发生了一些误会,那时她很难受、彷徨,但她最后能不计较,能释怀,能依然包容、站在对方角度考虑问题,丝毫没有世俗的戒备心和报复心,并且在荣誉面前、在镁光灯下,她都荣辱不惊,我想这与她这丰富的经历有关系。她跟德国大使谈笑风生,也能跟灾区敬老院的孤寡老人勾肩搭背;她能住5星级大酒店,也能在灾区孤儿院的板房里睡觉,甚至睡在凹凸不平、室外震耳欲聋轰鸣的教室地上,我想这也是她未来的财富!公益锻炼了她的意志和能力,这是在艰苦的环境中磨练出来的。在做公益中,她学会了坚持,也学会了去做社会调查,去做问卷统计,去通过数字分析问题,写报告,答辩……在公益中滋养了品格,锻炼了能力,还培养了特长。

3年多学科动手能力培养,科技比赛调研、写作、答辩的经验。这个女孩喜欢生物,喜欢自然科学知识,喜欢物理化学试验,生物显微镜在她手里熟练操作,航模制作时她比大多数男孩子都了解机械工具,动手操作能力强,小升初之后,她开始自学《人工机器人导论〉,好像没看完,现在热衷于跟同学画漫画书。参加比赛是西城科技馆的李雪老师主张的,我们在那里学习生物,但比赛的却是社会调查,得的奖项是北京市一等奖和二等奖。比赛反映的是孩子实践操作、设计和理解、分析及数据制作,口头表达等综合能力,小记者、做公益、脚踏实地、科学的态度和方法,对她取得好成绩都有助益。

海淀区民族小学校内学习扎实、稳固。即使是现在的毕业考试,老师们依然坚持不懈,不辞辛苦,狠抓不放,可想而知这几年的小学生活吧!基础知识学习得相当扎实。去年通过点招、推优、特长等渠道择校率79%,今年毕业生82名,截至目前已经择校的学生60多人,孩子班里28名学生,至少4名被市重点点招,2名推优,若干通过特长去了交大附、北师大3附、师达、外国语附中等,有很多孩子没有上过任何文化课课外班,但依然考进了理想的学校。重点就是5年级的监测成绩好,首先获得了考试资格,其次考试时成绩好,被录取,别看在班里成绩一般,出去大环境竞争的时候,还是高于平均水平很多的,都依赖于学校的教学质量和负责的老师。另外,学校除了有社团外,在6年级时积极组织学生参加科技类比赛,如奥林匹克DIY之类的,既好玩,又可以拿到证书算科技特长,对于没有长项特长的孩子还是很管用的。科学老师们也很尽心尽力,今年为了孩子们的个人项目取得好一些的成绩,把精力都放过去,而减少了对学校团体比赛的获奖项目的投入,有了这些证书,虽然是区级的,但一些学校还是认可并管用接收的,总没有了等着派位的尴尬,替所有的学生说声“感谢”!!!
这其中的问题是,六年级孩子开始要求自我、独立,在一些事情上不与家长沟通,自己作主玩酷,像以上科技比赛在民小基本想参加都可以,甚至还要拉人来参加!但是择校报名时看到的就是抓瞎的妈!不过还好,学校很人性给提供便利,只要家长积极主动些,绝大部分孩子还是不需要派位的。这个也提醒说,孩子大了,不服管,家长的沟通方式和心态要随着改变,或者孩子能够明白如何与家长沟通,何事必须沟通!以免耽误大事!甚至有孩子逆反到放弃红领巾奖章,到时悔之晚矣。青春期,不容忽视!

在小升初时,我们手里没有任何级别证书,没有奥数奖项,但有北京市团委颁发的某荣誉证书(类似红领巾奖章),有北京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和金鹏科技论坛的获奖证书,我们把很多业余时间用来了解社会、了解世界,帮助别人、看到自己的力量,即使没有所谓的“名校”接收她,我也相信她的能力和实力,爱心、包容心,不怕困难/挑战,坚持,接纳——这些才是属于她的不变的财富。
5月采访u18国际青少年网球大赛冠军;六一儿童节,她又采访了市委领导,场上背着照相机飞奔的她俨然是位成熟的小记者,引得场上的大记者都赞叹不已。金鹏科技论坛上,某名校老师欢迎她去报考科技生……现在妈妈已经跟不上她了,生怕挡了她的路,限制了她的腾飞……
您说,即使不去名校,未来,她会让人担心么?
不迷信名校,不要被一些培训机构的烟雾弹给迷惑,有些,真的不是传说的那样。
为自己学习,不为应试学习,生命只有一次,把选择权交还给孩子。

妞的小简介
某名校住宿,硬件条件好,老师好
2年级下换了老师。开始做公益。开始接受我的学习能力训练,提高大脑功能,记忆力、注意力很明显提高。开始人大附中网校学奥数、英语口语、听力。期末考上高级班。
3年级,善于伙伴间创造经营类的游戏,自娱自乐。妈妈不再出差。奥数不能复习和做题练习,巩固不好,期末考试被挤出。
4年级转学到普通小学走读,每天回家使亲子关系亲密,补偿孩子前3年的缺失。校内尽量参加所有动手类的兴趣班,开始参加科技比赛,小试牛刀。
5年级,发表很多文章;获得一些荣誉、科技、艺术奖状;公益做的很辛苦、很委屈,但也不放弃,坚持。
6年级,在妈妈的焦虑中开始学奥数,茫然的加入小升初的洪流,交了一堆学费后,最终还是靠自己多年磨练的优势进入了理想的学校。进入青春期,独立,朋友交往密切,与父母界限清楚,极少亲昵依偎,成人样。很庆幸转学回来,给孩子和自己都享受了2年多的亲情。
结论:顺应“潮流”的结果就是迷失自己。也可能会耽误孩子。

建议:
1、孩子的优势是长期培养、坚持的结果,特长生的培养从4、5年级准备参赛就来得及。
北京市规定所有特长,只以6年级的为准,就是在6年级上学期10月份时提交参赛作品。5年级可以参赛练习。
但奥数学习,首先要有智力基础,其次要有学习数学的兴趣,愿意解难题,常思考有顿悟;最后脑子好还不够,在这样激烈的竞争中,奥数已不是兴趣那么简单,必须要大量做题来熟练和消化。以前在网校高级班时,很多孩子至少上2个奥数班,这就要占用一天的业余时间,还有至少一半的孩子另外还有家教补习,当时只是3年级,这意味着要这样坚持3——4年,每周2-3次奥数课!还是脑子好使的学生。
即使靠奥数选拔的学校很多,但真正能考上的毕竟是少数,如果在中等及以下,既然是垫底的,不如早做打算,去发展其他特长;即使让孩子玩一玩,也总比拿自己的短板去比别人的长板要好过得多,至少不伤害学习兴趣,不会给孩子带去自我否定。如果真是适合学习奥数的孩子,4、5年级开始学习也不晚,那时大多数人已经被折磨得很疲劳了,学习兴趣也几乎没有了,你后来居上,状态好、思维也发展到一定程度,对于一些抽象概念更能理解和接受,将事半功倍!身边不乏这样的例子。4、5年级开始学奥数,考上重点校,这样的孩子也是适合学习奥数的。去年一个女孩4年级开始学奥数,考上人大分的免费生;今年女儿班一个同学是5年级转到北京来,才开始学奥数,考上了三帆。班里一个男同学在家自学,也得了希望杯三等奖,所以真的要看看孩子是不是适合学习。4年级是大脑发育由具象思维转化为抽象思维的过程,当然也有快慢之别,奥数的一些东西到那个时候就好理解了。
至于目前小小的孩子就寒暑不停的学习,不但对孩子成长没有多少价值,同时会极大地挫伤学习积极性,请家长慎!慎!慎!
如果说为了开发智力,我们有很多方法,既快乐,又效果好,而不需要如此折磨自己和孩子。

2、文化课只是知识学习,小学期间应更注重潜能开发和学习能力的培养。
绝大部分孩子学习目前的小学校内知识应该都不费力,重要的是要养成好的听课习惯,提高课堂学习效率,掌握一些简单的学习技巧、会一定的时间管理。空出时间去探索和发展兴趣。
孩子学习分为三个层面,第一层是知识技术和技巧,第二层是思维习惯导致的思维定势,第三层是自信心和目标。很多家长以为“学习”就是“知识”归结于第一层面的积累,殊不知第二层面才是导致学习效果好坏的根结,而第三层次是制约第二层的关键因素,学习能力的培养还需从上到下下功夫!心理建设是第一步。
一个爱学习的孩子,完全可以通过自主学习学习文化知识,相对于第二、三层来说,它是最容易达到的,但动力和效果却取决于二、三层,这才是关键。
另一个关键是如果把一位17岁的人智能作为100%的话,1岁完成20%,4岁50%,8岁80%,13岁已经完成了92%。 在6岁时神经网络最密,9岁以后用进废退。 抓紧关键期训练可以促进大脑皮层神经元突触的发育、连接,从而使脑力发达,记忆超常,想象丰富,思维敏捷,大大减少“神经突触修剪”所造成的脑功能流失。
3、了解孩子,发现其优秀品质所在,辅以实际意义并加工、培养出特长。
孩子不能管得太紧,但也不能不管,野草固然坚韧,但总没有家花美丽。对于孩子,我们既要让他美丽,又要让他能抵抗风雨。成长中,关键的时刻家长还是要助孩子一臂之力。
比如,有的孩子心思慎密,善于记录和分类,可以沉静的思考,这样的孩子适合研究类的特长,比如科技类。有的孩子善于表达,有见解,活泼外向,乐于表现,适合口才、表演类的,规范其言行举止,发扬其性格特点。但是,很多时候家长戴着有色眼镜看孩子,认为孩子没有优点,或者认为自己对孩子并不了解,毕竟家长与孩子在一起的时间太少,家庭环境单一,很难全面了解孩子,而学校老师的任务是教学,每天也很忙碌,也很难对孩子有全面的了解,此时可考虑寻求专业帮助——发展性咨询,点明方向,少走弯路。相对客观的方式是在一定地时间和集体环境中由儿童心理专家从多元智能、学习、社交、运动、性格等方面对孩子全方位进行观察,给出发展建议。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微盟圈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vm7.com/a/ask/63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