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问】非比老师,您好,我家姑娘半岁,之前一直在她姥姥身边,孩子妈也一直休假带孩子,由于工作原因我们到武汉工作,孩子奶奶带着她,以前孩子特别听话,睡醒了就自己...
【问】非比老师,您好,我家姑娘半岁,之前一直在她姥姥身边,孩子妈也一直休假带孩子,由于工作原因我们到武汉工作,孩子奶奶带着她,以前孩子特别听话,睡醒了就自己玩,只有饿了困了哭两声,但是现在我们上班离开后就哭的不行,特别凶。睡觉也睡不好,她奶奶带着也很吃力。我想问下这主要是什么问题?是环境和人变了开始不适应了么?
【答】7、8个月是建立依恋关系的关键期,这样换人会伤害到孩子的依恋关系,影响安全感建立,请参考近期@儿童心理师非比 微博,提到很多这方面内容。文字了解情况有限,回答也很困难,凑合参考吧,希望能帮助到你,也给其他家长借鉴:
1、孩子前3年,尤其前2年更需要妈妈,比爸爸重要。
2、妈妈上班真的就那么重要么?妈妈不在,姥姥在哪里?要有持续的照顾者建立亲密关系。
3、假如妈妈不上班,是否会影响一家人生存?(供妈妈上班的家庭参考,钱是不是真的那么重要?重要到吃不上饭的地步。孩子重要,还是提高生活质量重要?孩子成长只有一次,生活质量的提高是不是有很多机会?)
4、除了人的变化对孩子有影响,地域变化、环境、气候变化都需要孩子重新适应,加上人的变化,孩子前所未有的面临“危险”,很容易形成依恋创伤。
5、普遍中国孩子缺乏安全感。那些满电视屏幕招亲喊着要安全感的人挖掘早年经历,应该都有依恋关系创伤。但社会普遍现象,不意味着健康,很多传统观念和方法一代又一代地伤害着孩子们,而人们却不自知,希望这个知识能够得到普及。如果您认为这个“病”也是流行,请尽管去追逐这个盛行不衰的时尚,伤害了我们,又继续伤害下一代,再不知疲倦一代代传承。
6、依恋关系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是所有人际关系的基础,是人在社会行走的最根本关系的模型,影响一生。
7、前三年是幼儿大脑发育最快的时期,是一个人认识人、事物、世界等等认知高度发展的时期,只有在建立安全感的情况下,孩子的生理发育、智力发育、情感情绪、社会性等才能健康发展。
试想:一个连自己生命生存都无法保障的个体,每天担心自己是不是能存活的原始需求都没有得到满足的孩子,怎么可能去发展更高级的功能呢?
任何人的照顾都比不上有原汁原味的妈妈陪着重要。(在妈妈无抑郁、焦虑或其它精神问题的情况下)
8、依恋关系可以弥补,安全感可以重建,但需要付出超过父母忽略孩子几倍的时间来修复。每个人的问题点不同,修复的重点也不同,简单说是包容、接纳、温暖和及时回应。但对于成长中的孩子的依恋关系修复会遇到更多成长中的困难,某一方面强化可能会引发另一方面的负面效果,建议在受训过的儿童治疗师的帮助下进行。
9、父母的依恋关系类型影响、决定孩子依恋关系类型。成年人的安全感可通过配偶、亲密的朋友等良好的关系进行修复。但对于有些人的依恋创伤并不是普通人可以承载,如果依恋对象不能负荷,可能会造成新的伤害,最安全的方式是在心理咨询师的帮助下完成。
10、青春期时期是调整、修复孩子个性的最后一个时机。
11、“依恋”不意味着“不分离”“黏在一起”,更不意味着纵容和溺爱。尤其对于孩子来说,比较复杂。做足够好的妈妈:
# 在孩子需要温暖和保护的时候,妈妈在。
# 在孩子需要探索世界的时候,妈妈是坚强的后盾,无论何时,孩子回来时,妈妈在。
# 鼓励孩子去探索世界,适时陪伴和适当放手,“寸步不离”是妈妈的需要,不是孩子。
# 当孩子遇到挫折失败时,妈妈在,至少有妈妈留下的爱的回忆在。
儿童精神分析师温尼科特说:如果说,在“坏妈妈”(指孩子哭死也不管的妈妈)和“完美妈妈”(指无微不至关心着孩子的妈妈)之间有一个过渡的话,足够好的妈妈应该在其中间的位置,在这个意义上,“足够好的妈妈”译为“刚刚好的妈妈”更好。
非比观点:孩子本应是谁生谁养,既给予孩子最好的照顾和最需要、贴切、高质量的温暖,同时这也是一个人,能身为父母不可被替代的、珍贵的人生体验。
一生能有几次?
【答】7、8个月是建立依恋关系的关键期,这样换人会伤害到孩子的依恋关系,影响安全感建立,请参考近期@儿童心理师非比 微博,提到很多这方面内容。文字了解情况有限,回答也很困难,凑合参考吧,希望能帮助到你,也给其他家长借鉴:
1、孩子前3年,尤其前2年更需要妈妈,比爸爸重要。
2、妈妈上班真的就那么重要么?妈妈不在,姥姥在哪里?要有持续的照顾者建立亲密关系。
3、假如妈妈不上班,是否会影响一家人生存?(供妈妈上班的家庭参考,钱是不是真的那么重要?重要到吃不上饭的地步。孩子重要,还是提高生活质量重要?孩子成长只有一次,生活质量的提高是不是有很多机会?)
4、除了人的变化对孩子有影响,地域变化、环境、气候变化都需要孩子重新适应,加上人的变化,孩子前所未有的面临“危险”,很容易形成依恋创伤。
5、普遍中国孩子缺乏安全感。那些满电视屏幕招亲喊着要安全感的人挖掘早年经历,应该都有依恋关系创伤。但社会普遍现象,不意味着健康,很多传统观念和方法一代又一代地伤害着孩子们,而人们却不自知,希望这个知识能够得到普及。如果您认为这个“病”也是流行,请尽管去追逐这个盛行不衰的时尚,伤害了我们,又继续伤害下一代,再不知疲倦一代代传承。
6、依恋关系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是所有人际关系的基础,是人在社会行走的最根本关系的模型,影响一生。
7、前三年是幼儿大脑发育最快的时期,是一个人认识人、事物、世界等等认知高度发展的时期,只有在建立安全感的情况下,孩子的生理发育、智力发育、情感情绪、社会性等才能健康发展。
试想:一个连自己生命生存都无法保障的个体,每天担心自己是不是能存活的原始需求都没有得到满足的孩子,怎么可能去发展更高级的功能呢?
任何人的照顾都比不上有原汁原味的妈妈陪着重要。(在妈妈无抑郁、焦虑或其它精神问题的情况下)
8、依恋关系可以弥补,安全感可以重建,但需要付出超过父母忽略孩子几倍的时间来修复。每个人的问题点不同,修复的重点也不同,简单说是包容、接纳、温暖和及时回应。但对于成长中的孩子的依恋关系修复会遇到更多成长中的困难,某一方面强化可能会引发另一方面的负面效果,建议在受训过的儿童治疗师的帮助下进行。
9、父母的依恋关系类型影响、决定孩子依恋关系类型。成年人的安全感可通过配偶、亲密的朋友等良好的关系进行修复。但对于有些人的依恋创伤并不是普通人可以承载,如果依恋对象不能负荷,可能会造成新的伤害,最安全的方式是在心理咨询师的帮助下完成。
10、青春期时期是调整、修复孩子个性的最后一个时机。
11、“依恋”不意味着“不分离”“黏在一起”,更不意味着纵容和溺爱。尤其对于孩子来说,比较复杂。做足够好的妈妈:
# 在孩子需要温暖和保护的时候,妈妈在。
# 在孩子需要探索世界的时候,妈妈是坚强的后盾,无论何时,孩子回来时,妈妈在。
# 鼓励孩子去探索世界,适时陪伴和适当放手,“寸步不离”是妈妈的需要,不是孩子。
# 当孩子遇到挫折失败时,妈妈在,至少有妈妈留下的爱的回忆在。
儿童精神分析师温尼科特说:如果说,在“坏妈妈”(指孩子哭死也不管的妈妈)和“完美妈妈”(指无微不至关心着孩子的妈妈)之间有一个过渡的话,足够好的妈妈应该在其中间的位置,在这个意义上,“足够好的妈妈”译为“刚刚好的妈妈”更好。
非比观点:孩子本应是谁生谁养,既给予孩子最好的照顾和最需要、贴切、高质量的温暖,同时这也是一个人,能身为父母不可被替代的、珍贵的人生体验。
一生能有几次?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微盟圈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vm7.com/a/ask/63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