卵子冷凍能否帶來“靜蕾效應”?
[导读]:说起精子冷冻或精子库,你可能并不陌生;可是要说起卵子冷冻技术,你了解多少呢?它为什么一直没有被广泛用于临床呢?对此,记者做了一番调查。“新鲜的比冷冻的好”北京大...
说起精子冷冻或精子库,你可能并不陌生;可是要说起卵子冷冻技术,你了解多少呢?它为什么一直没有被广泛用于临床呢?对此,记者做了一番调查。“新鲜的比冷冻的好”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北医三院)生殖中心主任医师刘平介绍说,卵子冷冻的取卵过程与试管婴儿的取卵相同。大多要对患者实施促排卵措施,即让患者服用促排卵药物,使其一次排出多个成熟卵子,再用一根直径不到2毫米的穿刺针穿刺取卵。
取出的卵子首先要放在冷冻保护剂里进行预处理,使其脱水,充分脱水后再进行冷冻。常见的冷冻方法有两种:一为“程序化冷冻”,即按照设定的程序逐步降温和冷冻,最后置于液氮中保存;另一种为快速的“玻璃化冷冻”,卵子在冷冻保护剂里进行预处理后,用极快的速度直接将其置于零下196℃的液氮中冷冻保存。由于“玻璃化冷冻”对卵子的伤害较小,因此目前主要用该方法。
当冷冻的卵子需要受孕时即可进行解冻(复苏)。解冻需快速进行,一般直接将卵子从液氮中取出至室温状态,目的是防止冰晶形成,避免损伤细胞膜和线粒体等细胞器。由于温度的剧烈变化可能导致大分子物质如蛋白质变性,复苏过程也需要使用保护剂。复苏之后存活的卵子,就可以进行体外受精和胚胎移植。
当记者问到“为什么冷冻卵子要比冷冻精子难”时,刘平回答说:首先是因为卵细胞本来就少,获取难。女性一生总共才产生几百个卵子,正常情况下每月只有一个成熟卵子排出。
其次是促排卵药物有副作用,容易造成女性生理周期紊乱、卵巢早衰、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等,极端情况会导致卵巢肿瘤,而且,穿刺手术对身体也有一定的伤害。
最后,卵细胞本身的特点给冷冻带来了更大的难题——卵细胞的体积是精子的100多倍,是人体最大的细胞,不仅继承了人体一半的染色体,其细胞质中还含有大量胚胎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相比精子,卵细胞可以说非常娇嫩。”刘平说,“冷冻和解冻两个过程,都极易对卵细胞里的遗传物质和细微结构造成损害。因此,保护剂的成分、配比和浓度对冷冻卵子以后的复苏、受精和卵裂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尤其在预处理和冷冻的过程中,既要保证卵子达到足够脱水的状态,又要使冷冻保护剂对卵子的污染最小化。”
鉴于此,刘平不提倡健康的、有生育能力的女性都来做卵细胞储存,她说:“新鲜的卵细胞还是要比冷冻的好。”
冻还是不冻?在北医三院生殖中心,大厅里长期人满为患,可见有这方面需求的人群不在少数。刘平告诉记者:“目前,主要有两种人群适合做卵子冷冻。首先是身体有病的,如女性癌症患者,在放化疗以后可能会失去生育能力。如果她没孩子,在接受放化疗之前,可以将卵子取出冷冻,保留拥有自己后代的机会。另外一个人群是有生育能力但由于某种原因现在不能生育的,如工作繁忙在年轻时没有时间要小孩的,女性一生中产生的卵细胞数目是有限的,其质量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下降,因此在年轻时把高质量的卵子取出储存起来,也不失为降低生育风险的一种办法。”
除此以外,一些从事危险职业的女性也适合做卵子冷冻:如放射科医生、宇航员等,因接触过量放射物质和有毒物质都有可能影响她们的生育能力。也有的女性出于“居安思危”的心理,害怕在自己将来年龄已大或做了绝育手术以后,自己的独生子女万一发生意外死亡,而那时自己已经没有排卵能力了,这种情况下如果提前存储了卵子,就保留了将来再生育的希望。
刘平强调说,卵子冷冻今后的发展方向,是成为一种针对特殊人群的服务,不会像精子冷冻那样被大规模地运用。
需要冷冻卵子的,还有一个重要人群,就是那些自己不能产卵而需要别人捐卵的。我国法律规定,允许卵子捐赠,不允许胚胎捐赠,而且赠卵只限于人类辅助生殖治疗周期中剩余的卵子。同时,我国还没有针对卵子库的相应法规,卫生部也未正式批准任何一家医院建立卵子库。
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生殖中心王媁等研究人员做过一项实验,他们将2006年1月至2007年12月在该中心接受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和单精子卵浆内注射辅助生育的258位妇女进行分组,一组为胚胎冷冻组,一组为卵母细胞冷冻组,比较冻卵和冻胚胎的解冻复苏率和临床妊娠率。结果发现,冻卵和冻胚解冻后的临床妊娠率没有明显差异。
王媁说,在做试管婴儿的过程中,用卵子冷冻代替胚胎冷冻,首先可避免遗弃过多的冷冻胚胎,从而避免了法律和伦理学上的质疑。而且,经过患者同意之后,冷冻多余的卵子用于捐赠,也有效缓解了目前卵子冷冻的供需矛盾,并在流程上规避了法律风险,等于是构建了一个实际意义上的“卵子库”雏形。她说:“如果按以往的赠卵形式,照目前在我们医院排号等待卵子捐赠的患者人数,估计最长的要等上10年。”
尽管第一例冷冻卵子于1986年就在澳大利亚成功妊娠,但由于复苏率较低,此项技术十多年来发展一直较为缓慢,并未像精子冷冻那样被广泛应用。而国内医院应用卵子冷冻技术的临床实践,将为我国构建实际意义上的“卵子库”提供科学依据。 刘平与王媁不约而同地表示,随着冻卵技术的进一步提高,卵子库的建立及其相关法规的制定迟早会提上日程。
取出的卵子首先要放在冷冻保护剂里进行预处理,使其脱水,充分脱水后再进行冷冻。常见的冷冻方法有两种:一为“程序化冷冻”,即按照设定的程序逐步降温和冷冻,最后置于液氮中保存;另一种为快速的“玻璃化冷冻”,卵子在冷冻保护剂里进行预处理后,用极快的速度直接将其置于零下196℃的液氮中冷冻保存。由于“玻璃化冷冻”对卵子的伤害较小,因此目前主要用该方法。
当冷冻的卵子需要受孕时即可进行解冻(复苏)。解冻需快速进行,一般直接将卵子从液氮中取出至室温状态,目的是防止冰晶形成,避免损伤细胞膜和线粒体等细胞器。由于温度的剧烈变化可能导致大分子物质如蛋白质变性,复苏过程也需要使用保护剂。复苏之后存活的卵子,就可以进行体外受精和胚胎移植。
当记者问到“为什么冷冻卵子要比冷冻精子难”时,刘平回答说:首先是因为卵细胞本来就少,获取难。女性一生总共才产生几百个卵子,正常情况下每月只有一个成熟卵子排出。
其次是促排卵药物有副作用,容易造成女性生理周期紊乱、卵巢早衰、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等,极端情况会导致卵巢肿瘤,而且,穿刺手术对身体也有一定的伤害。
最后,卵细胞本身的特点给冷冻带来了更大的难题——卵细胞的体积是精子的100多倍,是人体最大的细胞,不仅继承了人体一半的染色体,其细胞质中还含有大量胚胎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相比精子,卵细胞可以说非常娇嫩。”刘平说,“冷冻和解冻两个过程,都极易对卵细胞里的遗传物质和细微结构造成损害。因此,保护剂的成分、配比和浓度对冷冻卵子以后的复苏、受精和卵裂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尤其在预处理和冷冻的过程中,既要保证卵子达到足够脱水的状态,又要使冷冻保护剂对卵子的污染最小化。”
鉴于此,刘平不提倡健康的、有生育能力的女性都来做卵细胞储存,她说:“新鲜的卵细胞还是要比冷冻的好。”
冻还是不冻?在北医三院生殖中心,大厅里长期人满为患,可见有这方面需求的人群不在少数。刘平告诉记者:“目前,主要有两种人群适合做卵子冷冻。首先是身体有病的,如女性癌症患者,在放化疗以后可能会失去生育能力。如果她没孩子,在接受放化疗之前,可以将卵子取出冷冻,保留拥有自己后代的机会。另外一个人群是有生育能力但由于某种原因现在不能生育的,如工作繁忙在年轻时没有时间要小孩的,女性一生中产生的卵细胞数目是有限的,其质量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下降,因此在年轻时把高质量的卵子取出储存起来,也不失为降低生育风险的一种办法。”
除此以外,一些从事危险职业的女性也适合做卵子冷冻:如放射科医生、宇航员等,因接触过量放射物质和有毒物质都有可能影响她们的生育能力。也有的女性出于“居安思危”的心理,害怕在自己将来年龄已大或做了绝育手术以后,自己的独生子女万一发生意外死亡,而那时自己已经没有排卵能力了,这种情况下如果提前存储了卵子,就保留了将来再生育的希望。
刘平强调说,卵子冷冻今后的发展方向,是成为一种针对特殊人群的服务,不会像精子冷冻那样被大规模地运用。
需要冷冻卵子的,还有一个重要人群,就是那些自己不能产卵而需要别人捐卵的。我国法律规定,允许卵子捐赠,不允许胚胎捐赠,而且赠卵只限于人类辅助生殖治疗周期中剩余的卵子。同时,我国还没有针对卵子库的相应法规,卫生部也未正式批准任何一家医院建立卵子库。
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生殖中心王媁等研究人员做过一项实验,他们将2006年1月至2007年12月在该中心接受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和单精子卵浆内注射辅助生育的258位妇女进行分组,一组为胚胎冷冻组,一组为卵母细胞冷冻组,比较冻卵和冻胚胎的解冻复苏率和临床妊娠率。结果发现,冻卵和冻胚解冻后的临床妊娠率没有明显差异。
王媁说,在做试管婴儿的过程中,用卵子冷冻代替胚胎冷冻,首先可避免遗弃过多的冷冻胚胎,从而避免了法律和伦理学上的质疑。而且,经过患者同意之后,冷冻多余的卵子用于捐赠,也有效缓解了目前卵子冷冻的供需矛盾,并在流程上规避了法律风险,等于是构建了一个实际意义上的“卵子库”雏形。她说:“如果按以往的赠卵形式,照目前在我们医院排号等待卵子捐赠的患者人数,估计最长的要等上10年。”
尽管第一例冷冻卵子于1986年就在澳大利亚成功妊娠,但由于复苏率较低,此项技术十多年来发展一直较为缓慢,并未像精子冷冻那样被广泛应用。而国内医院应用卵子冷冻技术的临床实践,将为我国构建实际意义上的“卵子库”提供科学依据。 刘平与王媁不约而同地表示,随着冻卵技术的进一步提高,卵子库的建立及其相关法规的制定迟早会提上日程。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微盟圈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vm7.com/a/ask/63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