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劳动社会学的重点
第一章劳动社会学的产生和研究内容
1、劳动:是指人类围绕各种生活资料的生产资料进行的生产活动和提供非物质形态的服务
活动。
2、劳动者:是劳动社会学研究的主体,是劳动领域中的关系和社会结构的基本要素。
3、科层制的基本要素是:
1)一整套始终如一的、需要严格执行的命令与服从关系,一种有组织的不平等制度。
2)这些从属关系受严格的内部等级的支配,依从与复杂的任务或职务分工,按规则行事是
人们的义务。
3)非人格性,各种权利关系都是刻板的、非个性化的、合理性的体系。
4)人们凭借技术优势居于支配地位。
4、劳动社会学研究方法论的基本观点是什么?(简)
1)实际观点
2)实证观点(不加任何评价,实实在在表现出来)
3)整体观点(要看作整体,不能孤立的看)
4)发展的观点
5、具体的研究方法:
(1)社会调查法,包括文献调查法、访问调查法、问卷调查法、实验调查法。
(2)社会统计法
(3)比较分析法
(4)参与调查法
第二章劳动
6、劳动是指人类创造自身生存和发展所必需的物质财富和财富的、有目的的生产活动和提供非物质的服务活动。
7、劳动的社会职能是什么?(多、简)
1)劳动创造社会财富
2)劳动改造和完善社会
3)劳动满足人的生存需要和发展需要
8、劳动社会化:是一个与生产力发展相联系的概念,主要是指在孤立、狭小的劳动转变为由紧密的、大规模的分工和协作联系起来的共同劳动的过程。
9、劳动产业结构的发展趋势:这种现象在理论上被称作“配第一克拉客命题”。纵观世界经济发展的历程,三次产业结构有由“一、二、三”向“三、二、一”转变的趋势,这是产业结构变迁的一般规律。
10、职业:是人们从事社会劳动的工作岗位。职业不仅可以反映人们的经济状况、行为模式和生活方式,而且也是人们的社会阶层、受教育程度的和社会地位的一般表征。
综合各社会学者的观点,我们主张将职业界定为:劳动者从事的相对稳定的、有经济收入的、专门的工作。
11、劳动力性别结构(简);性别是劳动者的自然特征,劳动者的性别结构从多重侧面反映了劳动社会的现状。
首先,女职工在全体职工中所占的比重反映了社会的文明程度。
其次,女职工在全体职工中所占的比重反映了生产装备的先进程度。
再次,男女劳动者在各行各业中的比例,反映着性别分工及其合理程度。
另外,妇女素质的高低,就业意识的强弱,家务劳动负担的多少,也可能影响女职工在全体职工中的比重。
12、年龄结构劳动化对劳动生产率的影响:(简)
中国人口老龄化具有熟读比较快、达到的水平比较高和空间分布不平衡的特点。
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发展会带有一定的影响。
首先,劳动年龄人口比重的下降而导致劳动力的不足。
其次,人口老龄化会影响劳动生产率。
再次,人口老龄化还会导致养老经费的不断增加,从而导致消费基金的增加,使积累基金相对减少,这对扩大投资无疑是不利的,从而对经济发展产生不利的影响。
13、劳动保护:是指国家和社会(包括企业)为保护劳动者在生理、经济和社会各方面的权益而采取的各项保障和维护措施的简称。
14、劳动保护的内容:
( 1 ) 劳动安全和健康保护
(2)劳动的经济条件的保护
(3)劳动的社会条件的保护
15、劳动安全与健康保护的主要内容包括:
(1)劳动时间的限制。
(2)劳动速度的限制。
(3)劳动的物质条件的改善。
16、梅耶总结了霍桑实验的成果,提出了人际关系理论:
(1)证明影响人劳动积极性的不仅有物质条件因素,也有社会和心理因素;工人不是单纯的追求经济效益的“经济人”,而是追求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社会人”。
(2)影响工人劳动生产率的不仅仅是生产条件、劳动环境和待遇的改进,最重要的是工作中的人际关系。
(3)传统管理只研究正式群体,而霍桑实验还提出非正式群体,这种非正式群体是自发形成的,有其特殊的感情和倾向,控制着成员的行为,还可影响正式组织中人们的行为。(4)在领导类型上,霍桑实验强调了领导和群众沟通意见的重要。
17、(多选题)影响人际吸引的因素除了社会、经济、政治等因素外,还受一些更为直接的、具体的因素影响:(1)能力(2)品质、气质(3)报酬(4)相似与互补(5)邻近与熟悉
18、群体:是人们为了追求社会需要的满足,通过一定的社会关系结合起来进行共同活动的集体。
19、劳动群体:是一种基本的和重要的社会群体,它是指从事劳动活动中具有一定关系的劳动者所组成的群体。
20、传统的典型组织正式结构有几种类型?
(1)直线制结构
(2)职能式结构
(3)直线—职能式结构
(4)水平结构
(5)矩阵结构
21、直线制组织结构具有的特征:
(1)一条指挥的等级链
2013年劳动社会学的重点
第一章劳动社会学的产生和研究内容
1、劳动:是指人类围绕各种生活资料的生产资料进行的生产活动和提供非物质形态的服务
活动。
2、劳动者:是劳动社会学研究的主体,是劳动领域中的关系和社会结构的基本要素。
3、科层制的基本要素是:
1)一整套始终如一的、需要严格执行的命令与服从关系,一种有组织的不平等制度。
2)这些从属关系受严格的内部等级的支配,依从与复杂的任务或职务分工,按规则行事是
人们的义务。
3)非人格性,各种权利关系都是刻板的、非个性化的、合理性的体系。
4)人们凭借技术优势居于支配地位。
4、劳动社会学研究方法论的基本观点是什么?(简)
1)实际观点
2)实证观点(不加任何评价,实实在在表现出来)
3)整体观点(要看作整体,不能孤立的看)
4)发展的观点
5、具体的研究方法:
(1)社会调查法,包括文献调查法、访问调查法、问卷调查法、实验调查法。
(2)社会统计法
(3)比较分析法
(4)参与调查法
第二章劳动
6、劳动是指人类创造自身生存和发展所必需的物质财富和财富的、有目的的生产活动和提供非物质的服务活动。
7、劳动的社会职能是什么?(多、简)
1)劳动创造社会财富
2)劳动改造和完善社会
3)劳动满足人的生存需要和发展需要
8、劳动社会化:是一个与生产力发展相联系的概念,主要是指在孤立、狭小的劳动转变为由紧密的、大规模的分工和协作联系起来的共同劳动的过程。
9、劳动产业结构的发展趋势:这种现象在理论上被称作“配第一克拉客命题”。纵观世界经济发展的历程,三次产业结构有由“一、二、三”向“三、二、一”转变的趋势,这是产业结构变迁的一般规律。
10、职业:是人们从事社会劳动的工作岗位。职业不仅可以反映人们的经济状况、行为模式和生活方式,而且也是人们的社会阶层、受教育程度的和社会地位的一般表征。
综合各社会学者的观点,我们主张将职业界定为:劳动者从事的相对稳定的、有经济收入的、专门的工作。
11、劳动力性别结构(简);性别是劳动者的自然特征,劳动者的性别结构从多重侧面反映了劳动社会的现状。
首先,女职工在全体职工中所占的比重反映了社会的文明程度。
(2)职能的专业化分工
(3)权力和责任的一贯性政策
(4)工作的标准化
22、
非正式结构的积极作用:
第一,能够减轻成员在组织中的心理压力,增强组织的稳定性。
第二,有助于增强社会组织的灵活性。
非正式结构的消极功能:
第一,当非正式结构在目标、利益和规范等方面与正式机构不一致时,如果不加以合理引导,容易产生消极抵触情绪和逆反心理,破坏组织的整合力。
第二,非正式结构容易形成传播“小道”小西和散布流言蜚语的源头,影响组织的凝聚力。第三,放任非正式结构的发展,还可能带来一些极端的情况,破坏组织系统的正常运行。如组织内部出现拉帮结派,徇私舞弊,阻扰变革,压制先进等。
23、劳动士气:指劳动者在劳动中的精神状态,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劳动积极性。
24、士气激励理论:所谓激励,就是通过组织设计适当的外部奖酬形式和工作环境。以一定的行为规范和处罚性措施,借助信息沟通,来激发、引导、保持和规划组织成员的行为,有效地实现组织及成员个人目标的系统活动。
25、士气激励理论包括?
(一)需要理论
(1)需要是人类行为的积极的动因和源泉,需要引起动机,动机驱动行为。
(2)七种需求从低级向高级上升,即只有当低一级需求获得基本满足后,追求上一级需求才会成为驱动力。
(3)只有通过满足高级需求来调动的积极性才具有更稳定、更恒久的力量。
(4)每个人在不同时期都有一个占主导地位的需要,它是在七种需要中力量最强的一个。(5)人的需求具有无意识性,从而使需求层次理论可以跨文化、跨阶级而存在。
马斯洛在1943年的理论中,把人的需要分为五个层次,1954年又把人的需要分为七个层次,这七个层次是:
1)生理需要。即人们维持生命最基本的需要,是各种需要的基础。每个人都有衣食住行
的需求,而且要首先考虑。
2)安全需要。即人们对人身安全、生活稳定、免遭痛苦、威胁或疾病等方面的需求。
3)社交的需要。即人们对友谊、爱情以及隶属关系的需要。
4)尊重需要。即人们期望自己在社会中有一定的地位,有对名利的欲望,要求个人能力
和成就得到社会承认。
5)求职需要。即人们又知道、了解和探索食物的需要,而对环境的认知则是好奇心的结
果。
6)求美需要。即人们都有追求匀称、整齐和美丽的需要,并且通过丑向美的转化而得到
的满足。
7)自我实现需要。这是最高层次的需要,即实现个人的理想和抱负,最大限度地发挥自
身潜能并获得成就。
(二)期望理论
(三)公平理论
(四)双因素理论
(五)人性架设与X、Y、Z理论
26、“自我实现型人”假设与“Y理论”(了解)
第三章劳动者
27、劳动者:就是在一定的社会分工体系下,具有一定的劳动能力,处于一定的劳动岗位,遵循一定的劳动规范,有目的地、相对持续地从事或向他人提供有价值物品与服务活动的社会人。
28、劳动者的特征:
(1) 具有一定的劳动能力
(2)处于一定的劳动岗位
(3)出于劳动岗位的人,还必须遵循一定的劳动规范。
(4)参与市级劳动过程。
29、1、劳动者的素质包括:自然素质和社会素质。
2、自然素质包括:体力、智力、心理因素
3、社会素质包括:文化素质、思想品德素质(体现着劳动者的素质机构的本质层面,它是劳动者的素质中最为关键的部分。
30、企业文化的内容:
(1)企业价值观念(2)企业意识(3)管理方式
(4)企业规范(5)企业英雄人物(6)企业形象
31、劳动者行为:是劳动者在有意地构建其劳动时所进行的实践活动。
32、劳动者社会化:是社会将一个普通的社会人转变成一个能适应一定的社会和时代文化,掌握文化所需要的劳动技能和必要的劳动规范,遵守劳动纪律,适应工作环境的文化,从而履行合格的劳动的过程。
33、劳动者社会化的内容:(简)
(一)学习和掌握一个职业必需的知识和技能
(二)了解和学习劳动规范,融入企业文化
(三)适应人际关系,实现角色的转变
34、劳动者社会化的途径:(简)
1)家庭教化
2)学校教化
3)社会教化
4)网络互动
5)劳动组织教化
35、劳动者社会化的进程:(简)p99
(一)预期社会化
(二)劳动者的初始社会化
(三)劳动者基础社会化
(四)劳动者的继续社会化(终生学习)
第四章职业生涯
36、职业:指人为维持自己的生计,同时实现社会联系和实现自我而进行的持续活动方式。有两层的含义:第一,它表明并不是任何工作都能成为职业,某项工作只有变得足够重要足够维持自己的生计才能够成为职业。
37、
职业的特征:
1)社会性
2)差异性
3)层次性
4)时代性
37、职业生涯:即事业生涯,是指一个人一生连续负担的工作职业和工作职务的发展道路。
38、影响职业生涯的八大要素:
(1)健康(2)社会阶层(3)教育(4)性别
(5)年龄(6)负担(7)自我观(8)地理因素
39金斯伯格的职业发展理论分为幻想期、尝试期、现实期。
40、施恩将职业生涯分为几个阶段:
(1)成长、幻想、探索阶段。(2)进入工作(3)基础培训
(4)早期职业的正式成员资格(5)职业中期(6)职业中期危险阶段
(7)职业后期(8)衰退和离职阶段(9)离开组织或职业——退休41、萨柏的职业生涯发展理论:
(1)成长阶段『幻想期(10岁之前)、兴趣期(11-12岁)、能理期(13-14岁)』
(2)探索阶段『试验期(15-17岁)、过渡期(18-21岁)、尝试期(22-24岁)』
(3)建立阶段『尝试期(25-30岁)、稳定期(31-44岁)』
(4)维持阶段(45-64岁)
(5)衰退阶段(65岁以上)
42、“职业概率”是择业者获取某项职业的可能性。职业概率的大小取决于以下四个条件:(1)某项职业的需求量
(2)竞争能力即择业者自身的工作能力和求职能力
(3)竞争系数即谋求同一职业的劳动者的都少.
(4)其他随机因素
43、职业生涯管理:是指组织和个人根据组织发展和个人发展的需要,对职业生涯进行计划、发展和评估的过程,既包括个人的管理,也包括组织的管理。
44、
“职业锚”:是一种指导、制约、稳定和整合个人职业决策的自我观。
45、“职业锚”的类型:
1)技术/职能型“职业锚”
2)管理能力型“职业锚”
3)安全/稳定型“职业锚”
4)创造型“职业锚”
5)自主、独立型“职业锚”
46、职业生涯发展与成功的道路是怎样的?
(一)立足本职的道路
(二)自学成才的道路(1、空间广阔的职业发展道路2、自学成长目标的设置)
(三)转换职业的道路
(四)自我创业的道路
47、职业生涯的设计概念:指一个制定职业目标,确定实现目标的手段的不断发展的过程,它是个人一生中在事业发展上的战略设想和计划安排
、职业生涯设计的步骤:
1)自我与环境的评估2)确立目标
48、制定方案,立即行动4)评估与反
第五章职业分层与职业流动
49、职业声望:是与财富、权并列的相对独立的要素,是一种特殊形式的社会舆论,反映了特定社会发展历史时期人们对职业的社会心理评价。
50、影响职业声望评价的因素:
1)职业的社会功能,即某种职业对于社会的作用,包括对国家建设和公共福利的责任。职
业的责任和社会作用越大,职业声望越高。
2)职业要求,即一定职业对于任职者的教育程度、技能技巧、工作能力、道德品质、身体
状况等各方面的条件要求。职业对任职者要求越高,职业声望越高。
3)职业报酬,泛指职业能给予任职者的各种利益,包括经济收入、福利待遇、晋升机会等。
职业报酬越高,职业声望越高。
4)职业环境,即与职业活动相关的各种工作条件,如劳动强度、卫生条件、技术设备等。
职业环境越好,职业声望越高。
51、职业分层:是社会经济,职业流动之际本身职位已根据也是经济地位。事实上,职业声望与职业地位是密不可分的。所谓职业分层,就是按照一定的标准,将劳动者所从事的职业区分为职业地位和声望不同的等级
52、社会分层的意义?
(一)客观描述社会成员的基本构成
(2)有利于理解社会
(2)反映了社会变迁的过程和内容
(二)揭示社会资源配置的机制
(三)缓和社会阶级矛盾,稳定社会
(四)对调整社会阶层结构提出政策建议
53、职业流动决策程序可分为几个步骤?
1)确定职业流动目标
2)选择适合的流动单位
3)分析接收单位状况
4)离开“流出”与“维持现状”的比较
5)完成流动
6)原单位的可能性
54、社会青年的职业流动趋势是怎样的?
1)从产业的角度看,当代青年人才主要流向与第三产业和高科技产业。
2)从地域的角度来看,当代青年人才主要流向经济发达地区、沿海开放城市以及国外发达
国家。
3)从企业的性质来看,当代青年人才主要流向外资企业、私营企业。
第六章劳动组织
55、组织的含义
广义上说,组织是指有诸多要素按照一定方式相互联系起来的系统。
狭义上说,组织就是指人们围着实现一定的目标,互相协作结合而成的集体或团体,如党团组织、工会组织、企业、军事组织等。
56、组织文化:是指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通过社会实践所形成的、并为全体成员遵循的共同意识、价值观念、职业道德、行为规范和准则的总和,是一种特定环境中的特殊文化倾向。
57、劳动组织的含义?
劳动组织有两种含义,一种是广义上的劳动组织,泛指人们的社会生产组织,劳动的分配和组合,以及劳动者之间在社会生产过程中的关系。
另一种是狭义上的劳动组织基本上是生产力的概念。
58、组织机构的设置,主要有几种方法?(选择)
(1)按产品设置
(2)按客户设置
(3)按地区设置
(4)按职能设置
(5)按计划项目设置
(论述+这句)究竟选择哪一种方式来组织生产经营,一定要结合本企业实际情况,如企业规模大小、人员素质高低、生寒工艺复杂程度、所处环境等等。总之,要以最有效的完成企业目标为依据,来选择具体的生产组织形式,并设置相应的生产管理机构。
59、非正式组织的特点:
1)有较强的凝聚力
2)规模小,结构松散
3)自发形成核心人物
4)满足成员心里的需要
5)信息沟通灵
60、非正式组织的作用:
1)积极作用。主要表现在:
A.化解矛盾,提高凝聚力。
B.提高生产率。
C.信息通道。
D.维护个人自尊心,并抵制正式组织的不利影响以维持个人人格的感情。
2)消极作用。主要体现在:
A.非正式组织过于活跃,会干扰和影响正式组织的作用。
B.如果引导不当,非正式组织会阻碍或破坏正式组织管理目标的实现。
C.非正式组织的信息传递快,有可能使“小道消息”“小报告”泛滥,成为影像稳定的
因素。
61、、韦伯的权利有哪些?
(1)传统权力(2)超凡权力(3)法定权利
62、劳动组合(或作业组合):是西方企业内部进行劳动组织的主要理论。这个理论的创新之处主要表现在它对组合原因、组合类型、组合研究等几个方面。
63、实行劳动组合的原因?
a)经济原因
b)工作中的距离、位置
c)社会心理因素
64、劳动组织的类型?
1)指令组合
2)任务组合
3)利益组合
4)友谊组合
5)委员会
第五章劳动关系
65劳动关系:、是指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包括各类企业、个体工商户、事业单位等)在实现劳动过程能够中建立的社会经济关系。
66、劳动关系与劳务关系的主要区别:
1)法律依据的主要区别
劳动关系是由《劳动法》规范和调整的,而且建立劳动关系必须签订书面劳动合同;劳务关系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进行规范和调整的。
2)在主体及主体之间地位的区别
3)当事人之间在隶属关系方面的区别
4)当事人之间在承担义务方面的区别
5)用人单位对当事人在管理方面的区别
6)支付报酬方面的区别
67、
影响劳动关系的因素:
(1)主体因素
劳动关系的主体从狭义上说,主要包括两方,一方是员工以及工会为主要形式的员工团体,另一方面式管理方。从广义上说,劳动关系的主体包括政府。
(2)环境因素
(3)经济环境
(4)社会环境
(5)政治环境
(6)制度环境
(7)传媒环境
68、劳动关系主要的类型:
(一)按产权制度划分
1)国有经济的劳动关系
2)集体经济的劳动关系
3)股份制经济中的劳动关系
(二)按权力结构划分
1)绝对型劳动关系,即决定劳动关系的实权完全掌握在雇主的手中。
2)亲权型劳动关系,即雇主和雇员的关系建立在温情主义的基础上。
3)阶级斗争型劳动关系,即工会所代表的工人阶级与雇主是敌对的阶级,劳资双方进行阶
级斗争。
4)竞争型劳资关系,即劳资双方相互承认对方的地位,并在通过谈判和协商来解决劳资问
题的原则下建立劳资关系。
(三)按利益关系划分
1)立即冲突性的劳动关系,劳资双方尖锐对立,并为各自的利益而产生激烈的矛盾冲突。
2)利益一体型的劳动关系,劳动关系主体双方利益的一致性,并且往往以企业或雇主为中
心,通过密切合作形成利益共同体。
3)利益协调型的劳动关系,劳资双方在人格上和法律上的地位平等,并享有对等的权利,
通过平等协商来保障双方的合法权益。
69、劳动关系调整机制:
a)集体谈判制度
b)民主协商制度
c)劳动争议处理制度(劳资双方自愿调解、政府参与调解、紧急调解、法院调解)
d)三方协调机制
70、工会职能
1、代表功能
2、经济职能
3、政治职能
4、服务职能
第八章劳动报酬与社会收入分配
71、劳动报酬:是指劳动者通过劳动获取其全面的满足。社会学上的劳动报酬不仅包括劳动者通过劳动获得的工资、奖金和津贴,还包括劳动者通过劳动得到其他方面的收益,特别是心理上与精神上的满足。
72、影响收入分配的主要因素:
(一)体制因素(所有制形式的制约、受企业经营方式的制约、受宏观调控体系的制约
(二)经济因素(相对落后的生产力水平、区域发展不平衡、技术结构)
73、分配不公的表现,有几个方面?
(1)基尼系数
(2)城乡收入差异
(3)地区差异
(4)行业差距
(5)不同阶层的收入分配状况
(6)两级分化的初现
第九章政府政策和劳动争议
74、政府劳动管理职能主要有哪些?
(一)转换管理机制
(二)培育劳动力市场
(三)进行社会服务
(四)加强宏观调控
(五)建立保障体制
75、劳动争议处理原则?
(1)合法原则
(2)公正原则
(3)调解原则
(4)及时处理原
第十章劳动社会保障
76、社会保障:国家依法通过国民收入再分配的方式对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提供安全保障的行为、机制和制度的总称。
77、社会保障体系: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福利、优抚安置、社会互助
78、社会保障制度的作用:
(一)社会保障制度是社会稳定与社会发展的有力保证
(二)社会保障制度对促进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三)社会保障制度是促进社会公平的调节器
79、失业保险:根据政府法令举办的,以时也为给付的条件,由国家按劳动法规定在一定期限内对失业者发放失业救济金的社会保障制度。
80、、失业保险具有哪些特点?
(1)普遍性
(2)强制性
(3)互济性
81、申请失业保险金应具备的条件(选择题)
1、《失业保险条例》第十四条规定
2、非因本人的意愿中断就业
3、一办理失业登记,并有求职要求的
82、养老保险:是指国家通过立法对劳动者因达到规定的年龄,按国家规定解除劳动义务后,给他们提供一定的物质帮助以维持其基本生活水平的一种社会保障制度。
83、养老保险的五种模式:
(一)普遍保障的养老模式
(二)收入关联的养老保险模式
(三)多层次养老保险模式
(四)强制储蓄的养老保险模式
(五)私营管理的储蓄积累养老制度
84、医疗保险:是指社会劳动者因为疾病、受伤等原因需要诊断、检查和治疗,由国家和社会为其提供必要的医疗服务和物质帮助的一种社会保险制度。
85、医疗保险所保障的范围:
一般疾病、患病和伤残,其中疾病或患病时劳动者自身身体所致,并非职业病;其伤残是指非工伤致残丧失劳动能力,其发病、致残原因与劳动无直接关系。保障对象:一般劳动者、也有包括家属。给付条件:劳动者因疾病丧失劳动能力,失去收入。给付方式:现金给付,也可以是医疗给付。
第十一章劳动与就业问题
86、劳动就业:是指具有劳动能力的公民在法定劳动年龄内,依法从事某种有报酬或劳动收入的社会职业。
87、就业有明确的界定:
(1)弹性就业
(2)阶段性就业
(3)非正规就业
(4)不充分就业(又称就业不足)
弹性就业:是指不限时间、不限收入、不限场所的灵活多样的就业形式。
包括:非全日制就业、临时就业、派遣就业、钟点工
88、失业的类型:
(一)摩擦性失业
(二)结构性失业
(三)季节性失业
(四)周期性失业
(五)隐性失业
89、失业治理的途径:
(一)提高经济活动水平
(二)培育劳动力市场
(三)加强人力资本投资
90、非正规就业:国外称为非正规部门就业或非正规组织形式就业,是指在非正规部门中
从事经济活动的就业,原意指劳动者不依靠政府而自主就业。
91、非正规就业的意义:
一、可以缓解我国目前面临的前所未有的就业压力,保持社会的基本稳定
二、有利于促进我国经济机制的市场化
三、有利于国有经济体制改革
四、是一种长期现象,对我国走向所有制多元化和经济市场化的一种必然趋势,其发展的意义和影响十分深远。
92、劳动转移的类型:
(一)排挤型转移
(二)控制型转移
(三)自主型转移
第十二章特殊劳动群体问题
93、特殊劳动群体:是由于年龄、生理结构、技能结构等方面的特点,在社会劳动过程中,遇到了特殊的社会问题并因此而形成了独特行为规律的群体。他们主要包括:妇女群体、
残疾人群体、未成年人群体、老年群体、外来移民群体
94、弱势群体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1)对社会公正的影响
(2)对社会稳定的影响
(3)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95、职业结构:是指男女两性在就业者在各种职业中所占的比例和状况,它是衡量就业者就业质量和就业程度的重要指标,也是历来学者们研究就业情况和女性社会的首要指标96、影响女性人力资本投资的因素
1、就宏观而言,女性受高等教育的比重明显低
2、由于历史和社会性别歧视行为的存在
3、生理上的差异
4、女性选择就业范围窄,工作经验和职业变换少
97、(问答题)提高我国女性人力资本投资的对策
(一)提高女性劳动力的文化素质
(二)加强女性劳动力职业培训,建立终生教育体系
(三)发展高层次女性劳动力教育
(四)家务劳动社会化
98移民的成本分析:(论述题)P314
(一)就业成本偏高
(二)生存成本偏高
(三)交通成本偏高
(四)心理成本偏高
(五)风险成本偏高
第十三章中国当代劳动问题
99、二元经济结构理论:所谓二元经济,是指在本国落后历史传统和西方发达国家市场
经济实现共同影响下,发展中国家在原有的以农业为主体的市场经济和小商品经济的传统生产部门基础上,逐步发展成为一个日益强大的以工业为主体的市场经济化的现代部门100、二元经济结构:
是指城市已工业为主的经济部门与农村的传统部门并存的经济结构。
X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微盟圈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vm7.com/a/wendang/100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