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当回应南财记者:已经按照此前与相关单位确认后的方案整改完毕,新版本预计明日发出。
“抢公章”风波未平,当当又因侵犯用户权益上了热搜。
5月15日,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通信管理局发布了关于侵害用户权益行为的App通报(2020年第一批),当当、知乎日报、千千音乐等16款App在列。
当当整改后版本5月16日发布
近期,依据《网络安全法》《电信条例》《电信和互联网用户个人信息保护规定》等法律法规,工信部组织第三方检测机构对手机应用软件进行检查,对发现存在问题的企业进行督促整改。
通报内容显示,截至目前,尚有16款App未完成整改。涉及问题涵盖私自收集个人信息、私自共享给第三方、超范围收集个人信息、不给权限不让用、强制用户使用定向推送、过度索取权限等。工信部要求,相关App应在5月25日前完成整改落实工作,逾期不整改的,工信部将依法依规组织开展相关处置工作。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注意到,当当存在的问题除私自收集个人信息外,还包括超范围收集个人信息,不给权限不让用。对此,记者联系当当公关部,对方回应称:“当当已经按照此前与相关单位确认后的方案整改完毕。在新版本10.5.0中工信部通告中涉及的问题将不再出现,新版本预计明日发出。”
“APP安装和运行时,向用户索取与当前服务场景无关的权限,用户拒绝授权后,应用退出或关闭。这样的场景便属于‘不给权限不让用’,App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行为的判定分为多种场景,不同场景有相应的判定方式。” 中国信通院泰尔终端实验室信息安全部主任宁华在接受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采访时表示,在用户投诉中,不给权限不让用、账号注销难、个性化推荐强制推送这三类问题是投诉热点。
据了解,2019年12月30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国家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发布《App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行为认定方法》(《认定方法》),《认定方法》的出台不仅能为监督管理部门认定App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行为提供参考,同时也能为App运营者自查自纠、网民参与社会监督提供指引。
累计通报72款APP,下架3款
当前,伴随移动互联网对社会生活方式的不断改变,人们对手机APP严重依赖,个人隐私泄露的问题也愈发严重。
根据中央网信办公布数据,截止2019年9月,中央网信办官方举报平台收到涉APP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的举报超过9000条。通过对餐饮外卖、地图导航、网上购物等100个APP数据分析发现,很多APP都存在强制超范围索要权限的情况,平均每个APP申请收集个人信息相关权限数有10项,而用户不同意开启则无法安装或运行的权限数平均为3项。
艾媒咨询数据显示,相机、定位、录音权限成中国APP最常调用权限;97.0%的APP默认调用相机权限;35.0%的APP默认调用读取联系人权限。同时,65.3%的受访网民认为读取通话记录属于侵犯隐私,55.4%的网民认为读取联系人属于侵犯隐私。
为了保障个人隐私权利,近年来,有关部门也在不断加大对侵犯用户权益行为的整治力度。2019年11月,工信部便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开展App侵害用户权益专项整治工作,并曾两次通报存在问题的App共56款,累计72款,其中不乏QQ、小米金融、搜狐新闻等热门APP。在今年1月3日的通报中,人人视频、春雨计步器、微唱-原创音乐三款APP因未按要求完成整改,被责令下架。
逐步形成长效机制
侵犯用户权益的行为为何屡禁不止?
“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的情况在国内较为常见,其背后更多是商业利益的驱动,有些企业还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宁华表示,工信部专项整治行动是从用户量大,投诉问题多的APP入手,目前也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头部企业已基本完成整改,接下来,工信部将持续加强APP监督检查,逐步形成长效机制,推动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切实维护用户权益。
关于用户如何判断侵权行为,保护自身隐私,宁华表示,对于消费者而言,在使用前要仔细阅读App的隐私政策和用户服务协议,APP申请权限的前提是提供相应的服务,在没有提供服务的情况下索取权限便是不合理的。但同时她也强调,对于普通用户而言,通过界面查看往往很难判断权限和当前服务是否相关,这时候便需要应用开发者明确提示用户,要清晰地告知权限申请目的,而不是由用户自己判断。
(作者: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黄浩博 编辑:曹金良)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微盟圈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vm7.com/a/zixun/1290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