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面信息怎么处理】品牌负面删除处理公关危机
公关危机即公共关系危机,是公共关系学的一个较新的术语。它是指影响组织生产经营活动的正常进行,对组织的生存、发展构成威胁,从而使组织形象遭受损失的某些突发事件。公共关系危机现象很多,如管理不善,防范不力,交通失事等引发的重大伤亡事故;厂区火灾,食品中毒,机器伤人等引发的重大伤亡事故;地震、水灾、风灾、雷电及其他自然灾害造成的重大损失;由于产品质量或社会组织的政策和行为引起的信誉危机等等。对这些危机事件处理不当,将会对社会组织造成灾害性的后果。对应的,危机公共关系,从静态的角度来看,指灾难或危机中的公共关系;从动态的角度来界定,危机公共关系是公共关系在危机事件中的开发和应用,是处理危机过程中的公共关系。
类型编辑从不同的角度划分,公共关系危机有以下的类型:
1、从存在的状态看,公共关系危机可划分为一般性危机和重大危机。
1)一般性危机。一般性危机主要是指常见的公共关系纠纷。从某种意义上说,公共关系纠纷还算不上真正的危机,它只是公共关系危机的一种信号、暗示和征兆。只要及时处理,做好工作,公共关系纠纷就不会转向公共关系危机,以至于造成危机局面。
2)重大危机。所谓重大危机,主要是指企业的重大工伤事故、重大生产失误、火灾造成的严重损失、突发性的商业危机、大的劳资纠纷等。它是公共关系从业人员面临的必须及时处理的真正危机。如产品或企业的信誉危机、股票交易中的突发性大规模收购等,公关人员必须马上应付处理,最好在平时就有所准备。
2、从危机同企业的关系程度以及归咎的对象看,公共关系危机可分为内部公关危机和外部公关危机。
1)内部公关危机。发生在企业内部的公共关系危机称为内部公关危机。内部公关危机发生在企业之内。或者,这种危机的发生主要是由该企业的成员直接造成的,危机的责任主要由该企业内部的成员承担。
2)外部公关危机。外部公关危机是与内部公关危机相对而言的。它是指发生在企业外部,影响多数公众利益的一种公关危机。本企业只是受害者之一。从这一角度具体划分公关危机的类型时,内部和外部是相对的。因为有些公关危机的发生,内部和外部原因都有,所承担的责任大小也相差不多。故对具体公关危机的划分与处理必须具体分析,恰当处理。如,谣言引起的危机;政府政策引起的危机;有关团体或机构公布某些信息而导致的危机;由于恐怖破坏活动引起的危机;涉及法律问题(如打官司)而引起的危机;涉及种族、宗教、文化差异、性别歧视等社会问题而引起的危机;涉及一些有争议的问题而引起的危机;敌意收购带来的企业重组危机;组织的计算机网络被“黑客”袭击而导致的危机;自然灾害或其他不可控因素导致的危机;环保问题引起的危机。
3、根据危机给企业带来损失的表现形态看,公共关系危机有两种,即有形公关危机和无形公关危机。
1)有形公关危机。这种危机给企业带来直接而明显的损失,凭借肉眼即可观测到这些损失。如房屋倒塌、爆炸、商品流转中的交通事故等造成的人员伤亡或财产损失。1989年6月,成都市最大百货商场成都人民商场被烧毁,造成上亿元损失。成都人民商场遇到的危机就属于有形危机。
2)无形公关危机。给企业带来的损失表现得不明显的危机,称为无形公关危机。给任何一个企业的形象带来损害的危机,皆属于无形公关危机。如果不采取紧急有效的措施阻止,已受损害的企业的形象将使企业蒙受更大的损失。
基本原则编辑危机公关属于非常态的信息传递行为,需要遵循一些基本原则。
这些原则制定的标准是根据在危机中受众所表现出的不同寻常的心理特征。依据这些原则进行危机公关可以在很大限度上减轻受众所表现出的紧张和恐惧心理,从而使危机公关在处理危机的过程中发挥积极的作用。危机公关的基本原则主要有以下八个方面:
原则一:保证信息及时性危机很容易使人产生害怕或恐惧心理,因此保证信息及时性,让受众第一时间了解事件的情况,对危机公关至关重要。
原则二:保证受众的知情权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公众对话语权的诉求越来越强烈。当危机发生时,所有危机受众都有权利参与到与之切身利益相关的决策活动。危机公关的目的不应该是转移受众的视线,而是应该告诉受众真相,使他们能够参与到危机管理的工作中来,表现出积极合作的态度。
原则三:重视受众的想法危机发生时,受众所关注的并不仅仅是危机所造成的破坏或是所得到的补偿,他们更关心的是当事方是否在意他们的想法,并给予足够的重视。如果他们发现当事方不能做到这些,就很难给予当事方以信任,化解危机也就变得更加困难。
原则四:保持坦诚始终保持坦诚的态度,面对危机不逃避,敢于承担责任,就容易取得受众的信任和谅解。危机公关的首要目的也就在于此,保持坦诚是保证危机公关得以有效实施的基本条件。
原则五:保证信源的一致性危机公关中最忌讳的就是所传递的信息存在不同,这样很容易误导公众和破坏危机中所建立起来的信任。如果当事方不能保证信息的一致性,那么危机管理将无从谈起。
原则六:保证与媒体的有效沟通媒体在危机公关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它既是信息的传递着,也是危机事件发展的监督者,所以保证与媒体的有效沟通直接影响了危机公关的走向和结果。
原则七:信息要言简意赅在危机公关过程中,受众和媒体没有兴趣去听长篇大论,他们需要的是言简意赅的核心内容,实时掌握事件的最新发展,内容还要通俗易懂,有利于传播。
原则八:整体策划危机公关虽然是因某个事件而发起的,具有不确定性,但制定危机公关方案时,需要站在整体的角度进行全面缜密的策划,才能保证危机公关的有效性。危机传播中有四个方面的因素对构建组织的公信力十分重要。无论是书面还是口头的形式发布信息,都必须鲜明地体现出这四个要旨:
一、同情和关注在30秒表达同情和关注。承认自己也感到恐惧、悲伤、痛苦和困惑,从而赢得受众的共鸣,使后者更容易接受相关的信息。这种同情和关注还体现在当事方所采取的具体对策和所掌握的具体情况。
二、能力和权威性在危机传播中,新闻发布者应当交代基本背景资料,这是在危机过程中表明权威性和赢得公信力的捷径。诚然,能在危机发生之前就已经与受众建立起互信的关系是再理想不过了。如果做不到这一点,那么可以寻找一个目标受众信赖的“第三方”(最好是受众群中的“意见领袖”),让他表达队发言人及其所代表的组织的信任,从而通过他的中介作用最终赢得受众的信任。
三、坦诚和开放这并不意味什么话都说,或者在时机不成熟的时候发布信息。在此,发言人应当采取务实的态度来对危机事件进行回应。如果你所在的组织不允许你发布信息或者做出评论,不要用“无可奉告”一类的外交辞令来搪塞,应该向公众解释此时为何没有可供发布的信息(例如,信息还有待核实,你所在的组织还未得到发布信息的许可等等)。总之,要让媒体和公众明白:在危机期间谨慎从事,可以确保救援工作万无一失。在解释的过程中,尽量避免使用专业术语或者模棱两可的委婉语—这样做往往会让人觉得你缺乏诚意,也可能加剧公众的不安全感。另一方面,发言人也不能表现出一副居高临下的架势,对受众进行说教或者发号施令,而应当为受众提供足量的信息和各种选择,让他们自己做出判断和决策,这就是所谓的“参与性传播”。
四、责任感和奉献精神发言人影响媒体和公众阐明所在组织处理危机的目标。一方面承认危机造成的负面影响;另一方面也应该不讳言处理危机的难度和必须付出的代价。相关负责人应当在第一时间到危机现场处理善后事宜。随着时间的推移,媒体对危机事件的关注程度可能会逐渐降低,报道量会相应的减少,因此,有关部门应该把后续的信息通过各种渠道传递到“目标受众”(即受到危机影响的社群)当中。这类工作一直要坚持到危机得以圆满解决的那一天。
为了是信息更易于被受众所接受,当事方在发布传递信息时,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运用以下一些技巧:
一、信息必须简明扼要、中心突出人们在危机面前往往会十分焦虑和恐慌,没有心情听长篇大论。因此,当事方应当亮出“底牌”,给公众吃“定心丸”。随着他们的心情逐渐平静下来,再向他们提供更多的信息。
二、开门见山直接进入关系最密切的信息,不要以背景介绍开场。在提供有关具体行动的信息时,尽量使用肯定句,避免使用否定句。换言之,你应该尽可能直接告诉公众应该做什么。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微盟圈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vm7.com/a/zixun/1301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