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日本为什么错过了互联网创业潮

日本为什么错过了互联网创业潮

[导读]:前不久,日本又双叒出了一家公司Merpay宣称要进军移动支付,补贴场面甚是火爆,连政府也在背后呐喊加油,然鹅,最后结局再次以惨淡收场。 说来也怪,互联网时代,偌大的日本愣是...

前不久,日本又双叒出了一家公司Merpay宣称要进军移动支付,补贴场面甚是火爆,连政府也在背后呐喊加油,然鹅,最后结局再次以惨淡收场。

说来也怪,互联网时代,偌大的日本愣是没出现过一家本土互联网巨头。

搜索引擎Yahoo Japan,搜索结果还是来自Google和Bing;社交网络由外国公司Facebook、Twitter和Line主场;电商好不容易出个乐天,但明显Amazon更胜一筹。

新兴的互联网行业里,类似滴滴、Airbnb、美团这样的成功商业模式,在日本也无一斩获。

互联网女皇发布的 2018 年互联网趋势报告显示,全球前 20 的科技巨头被美国和中国包揽。

实际上日本做互联网的底子并不差,上世纪 90 年代末,日本曾先后发明了全世界第一个二维码,拿下了全球第一张商用3G牌照,创造了世界移动互联网的鼻祖i-mode模式。

既然做出过成就,为什么还能错过互联网浪潮?接下来我们就好好唠唠其中的原因。

01

财团看不上互联网

这个故事还要从明治维新说起。德川幕府倒台后,日本经历了大刀阔斧的改革,期间政经社文多方面配合,日本一度发展为“亚洲经济的火车头”。

工农商业趁这个机会发展了一波,以三井、三菱、住友为首的商社公司看准商机,为日本综合实力添了一把柴火,并承诺甘愿为政府赴汤蹈火。政府听了心里美滋滋,有财阀在背后做靠山,从此吃喝不愁,于是袖子一挥,“以后就跟着我干吧”。

三家大佬借着政府的宠幸,模仿美国罗斯柴尔德的家族模式,开始了漫漫财阀垄断路。

这样的局面一直持续到二战,期间赶上美国坐庄,日本财阀一度面临强制解散的威胁,所幸朝鲜战争爆发,一心投入战事的美国撂下日本财阀这个摊子一走了之。

靠着实力和运气,日本财团在 1951 年迎来了新春天。

△ 日本财团官网:如此清新的官网,恐怕多数会被大片的慈善照片、绿色背景所迷惑

△ 日本财团官网:如此清新的官网,恐怕多数会被大片的慈善照片、绿色背景所迷惑

日本财阀异常珍惜复活的机会,信誓旦旦要为国做贡献,并于 1962 年建立了国际化非营利组织,日本财团。

然鹅事实上,“左手握钱,右手握权”才是他们的真实写照。

运营恢复后,财团们明目张胆的拉帮结派,并美其名曰股权交叉。唧唧复唧唧,几年后,股权交叉形成的蜘蛛网发展成了封闭球。依靠着万能的双手,财团们将政治玩弄于股掌之中。

不仅直接派遣各大首领亲自担任国家核心要职,还参与有要害关系的政策制定。当时轰动日本的鸠山政权倒台,就是在三井财团的控制下发生的。

经济上,在 2019 年的财富 500 强名单中,日本上榜企业有 52 家,营业收入总计为 31291 亿美元,相当于日本GDP的64%。而在这 52 家中, 40 多家都来自日本六大财团。

惊人的数字背后,是财团多年来对金融业和制造业的大手笔投入。

金融是脉搏,制造是血肉,他们想以此进一步控制经济命脉。

至于互联网,与其说日本没赶上,不如说财团爸爸们压根就没看上。

投资互联网意味着要放弃部分熟悉的旧业务,撒出去的钱有收益还好,可万一打了水漂呢?

这种冒险精神换做年轻人还行,他们是群杀手,他们莫得感情。

△ 大佬的手果然是用来干大事的 

△ 大佬的手果然是用来干大事的 

看到这里,你一定会说,日本不是还有大财阀孙正义嘛?

号称“亚洲巴菲特”的孙正义,依靠温州炒房团式的快、狠、准,曾先后抄底了许多互联网公司。

认定计算机是未来趋势,他领头创办了软银;看好互联网时代,他入股了雅虎;断定电商是个蓝海市场,他投资了阿里巴巴;预感到智能手机能引领新潮流,他便率先拿下了iPhone日本代理权。

3 年前,孙正义又创设了千亿美金规模的愿景基金,piapia地往互联网产业砸钱,先后投了Wework、Uber、头条及印度OYO等全球众多独角兽公司。

△ 与沙特阿拉伯共同设立的软银愿景基金,在 2018 年大规模投资互联网公司

△ 与沙特阿拉伯共同设立的软银愿景基金,在 2018 年大规模投资互联网公司

但是你细瞅孙正义的投资清单,就会发现他几乎没有下注日本本土互联网公司。

既然孙如此有实力,为什么没趁机把本土互联网搞起来?

这就不得不提到下面这个原因了。

02

创业氛围薄弱

日本的创业环境是出了名的差。

做国外项目的VC听到日本都绕道走,宁愿飞去肯尼亚跟巨型动物合影,也不愿跑到财团遍地的日本吃闭门羹。

所以要想看到本土创业公司一路走向独角兽那可谓是难上加难。

开头也有提到,日本的移动社交市场一直是三家外国公司分享互联网红利。

可是追溯历史,将日本社交网络推向第一轮高潮的“Mixi”,就是日本本土创业者开发出来的。

△ Mixi的网页版聊天界面

△ Mixi的网页版聊天界面

创始人笠原健治起初是成立了一家求职网站,后来看到孙正义投资雅虎,他便蠢蠢欲动,有了创业新念头。加之美国的博客文化兴起,他认为此时做社交再合适不过,立即推出为日本国民量身定制的社交软件Mixi。

默默创业 8 年,Mixi的本土耐受性好过MySpace、Facebook 和Twitter ,就在笠原健治以为社交已经被Mixi拿下的时候,以小扎为原型的电影《社交网络》上映了。

许多日本年轻人隔着荧幕感受到了Facebook 的魅力。巧的是,电影上映不久,日本发生了一次大规模地震,震后人们共享地震信息,寻找失散亲人,Facebook 在灾难面前展示了移动社交的实名制优势。不久,日本首相野田佳彦也正式接待了小扎,这也在无形中为Facebook 做了波宣传,小扎名利双收。

几乎一夜之间,Mixi就被Facebook打掉了士气,整个创业团队都蔫儿掉了,产品日活也开始走下坡路。

有了这个前车之鉴,日本的互联网从业者更不敢轻举妄动与外国公司随便硬刚。

不得不说,日本创业者太难了。

日本对创业者缺乏宽容。创业成功还好,一旦失败就意味着信用破产和荣誉丧失,随之而来的是无法二次就业。而互联网行业创业失败率极高,几乎是九死一生,一旦踏入这个圈子在日本就已经被定性为异类了。

其次,创业成功后的收入也一般。日本讲究公平,即使做到了CEO,税后薪酬也不过是一般员工的几倍,而像中美这种几十甚至几百倍的差价,在日本是不太可能的。在美国和中国都有大量一穷二白的年轻人试图通过互联网创业实现阶层跨越和财富自由,但是在日本,创业的经济动机并不强。

日本民众对创业这个事儿也是怨声载道。在一篇题为《日本为什么会沦为创业落后的国家》的博客评论中,日本网友开始各抒己见:

有的网友从国内外的创业流程差异吐槽国内办事机构不给力,表示既然没法改变现状,还不如结合日本国情好好在大公司呆着(该观点得到了大部分人的认同)。

也有网友责备日本没认清自己的位置,当局不鼓励大众创业是以为日本发展得很好,明明各方面一直在落后,却一点都不自知。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微盟圈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vm7.com/a/zixun/18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