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下来,创新经济哪个行业好干,影视、直播、共享还是投资?我们和十几位创新经济领域的朋友聊了聊心里话。看看他们的故事,是不是也有你的影子。看看他们的感慨期待能不能打动你。今天是第五篇。
2019 年糟糕的经济形势和各大公司的裁员潮,使得“外包员工“这一在中国已出现十多年、一直被忽视的职场角色,正在试图以一种”就业缓冲带“的形式站到主流舞台上。
不少公司为了缩减人力成本,开始裁掉薪酬丰厚的正式员工,转而以外包员工替代。而另一边,因为各种原因失业的人们,在艰难的求职过程中,不得不接受外包的形式来挣钱养家。
他们其中很大一部分人,是被过去几年新经济浪潮汹涌席卷而来的生力军,曾经意气风发,傲立船头。如今潮退后却被丢下船,希望也转为失望。
外包,这个曾经被很多人轻视的职场身份,开始成为很多人在艰辛求职路上的一个缓冲带,和临时的避风港。在这里他们依然失落,但又开始抱有希望。
春节前,投中网商业深度邀请了三位曾经或现在正从事外包工作的人,他们的故事里有裁员、焦虑、迷茫、恐慌,但也有“再去拼一拼“、”努力的奔“、”淡然“这样的勇气。
从他们的故事里,也许,我们能找到自己的影子。
以前觉得做外包只是别人的故事
陈悦
女 河北人29 岁
现为京东外包设计师
2018 年底因所在P2P平台爆雷后被动离职
我是 18 年 12 月离开上一家公司的,给了一个月的工资作为补偿。那会儿离职后我还不着急找工作,心态比较放松,因为 18 年中的时候找工作还比较容易。
我先用一个月考完驾照,又去厦门玩了一次,就过年了。在家待了一个月, 19 年 3 月回到北京开始做作品。找设计的工作需要有一个系统的作品集,这又花了一个多月时间。
最初的预期是去个大一点的公司,至少不会死掉,能扛过这个冬天就行。没有特别考虑BAT这种大公司,知道加班特别严重。当时对薪资的要求也比较高,我在上一家的月薪是17000,这次希望能到25000。行情好的时候,这对于有五六年工作经验的设计师来说是正常价。
但到 5 月真开始找工作的时候,才发现原来市场变成这样了,经济形势这么不好。有同事跟我说,工作特别难找,薪资压得很低。我明显地感觉到投出的简历很多,但是面试邀约很少。
第一个月的时候心态还好,越往后心里越着急。到后来我也不挑公司了,面试差不多一周能有两个,大的像金山、阿里,小的也有十几人的创业公司。但面试了快三个月,也都没有结果。钱也给的特别低,没有能给到 25000 的,就一万四五。
最焦虑的时候晚上会睡不着。我也会跟别的设计师聊,关注脉脉上的设计师动态,发现好多人都面临这个状况,整个行业都变了。
8 月中旬接到了现在这家外包公司的邀约,让我去京东面试。我以前没怎么接触过外包,只听朋友提起过有人去外包公司上班,觉得这种方式特别不好,没做多长时间就辞职了。那会儿我觉得是别人的故事,跟自己没有关系。
当我自己作为外包去京东面试的时候,就想着试一下,没有想太多。当时找工作心情已经很平静了,度过焦虑期就无所谓了,一个不成就下一个。
面试很顺利,一个产品经理跟我聊了好多,甚至还问对当时又热起来的明尼苏达事件怎么看。之后没过几天我就上班了,工资税前18000。我在的部门有 100 多人,其中和我一样的外包员工有十多个。
我们跟正式员工在待遇上的区别?正式员工一天 20 块的饭补我们没有,也不能去健身房。晚上加班吃饭正式员工免费,我们要交 15 块钱。员工团建、过节发京东卡这些我们也没有。除此之外就没太多区别了,京东的福利本身也不多。
像网上说的那些正式员工歧视外包员工的事情我没有遇到过,部门里的人都特别客气,做设计的可能就比较简单、平和一些。但其实我在公司里会自卑,因为他们学历都好高,不是美国留学回来的就是什么央财北大毕业的,这样就觉得压力特别大。
面试的时候京东的人说过表现好有机会转正,但我并没有特别期待,就平常心。因为京东是一个人一个坑,你接触到这块儿就接触不了其他东西。而且还要加班,人的思维会变得比较木讷,没有机会去学习。
外包公司跟京东签的是三年,但我可能不会干那么久。这个部门刚成立一年多,不太稳定,不像数码3C这样固定下来的一定会在,如果明后年发展不好,可能整个部门都撤掉了。
自从这次找工作之后我发现,你可能有一个明确的规划,但市场是不会跟着你的感觉走的。明年( 2020 年)的行情可能会更差,如果没有合适的机会就继续在这儿待着,随遇而安。
这次死也要死在北京
刘世明
男 山东人34 岁
现为北京一互联网公司测试工程师
算起来我在华为做外包有 5 年时间了。
12 年底我研究生毕业,同时也在北京工作三年了。那会儿我已经结婚了,考虑到在北京落不了户,以后孩子上学会是个大问题,就考虑着回老家济南。
我学的专业是软件与网络,在北京工作的公司是给广电总局做信号监测的。但济南的IT包括互联网行业不太繁荣,比较大的公司也就是浪潮、中创和华为在济南的业务线了。当时刚毕业,想往大公司走,所以选择范围也不大。
浪潮给了我一个正式员工的offer,但因为是国企,相对来讲会安逸些。而华为加班多,感觉更适合年轻人去拼一把。但那会儿华为在济南没有招正式员工,只能通过外包公司进去。
当时的华为还不像现在靠手机声名大噪,我了解到的华为是一个网络供应商,做路由器和交换机的。但它内部的一套流程体系很完善,这一点是(济南)其他公司比不了的。我想把这套体系学到的话,就都是自己的了。所以我选择去华为做外包不要国企的offer,还是想趁年轻先多学点东西。
华为在济南只有一个业务,就是为中国移动做 6 个省的系统维护。比起深圳总部和南京上万人的研发基地来,济南只是一个交付中心,级别差距很大。华为济南公司现在大概有 1000 人,正式员工只有 200 人左右,其他都是由三家合作公司招来的外包员工。现在华为的模式是一个项目组由华为的人牵头,几个关键角色也放华为自己的人,剩下的人都是外包。
正因为外包员工占大多数,我们内部的气氛一直很融洽。大家经常轮流买个下午茶,一块聊天吃东西。晚上加班华为做管理的员工也会请大家吃个饭或者水果。而且华为内部有一些很好的培训,不会区分外包员工还是正式员工,都可以来听。所以即使一直在华为做外包,技术上深入的东西也还是可以学到的。
但做了五年后,我还是遇到了瓶颈。
外包这个行业即使你再优秀,可能最多也还是一个项目或者部门的负责人,还是在外包的体系。华为这几年把合作方转正的渠道卡得很死,想跟进一步成为华为的管理层基本不可能。
而且我做华为的外包,业务线一直在电信行业里,了解的相关知识也是电信行业的,今年开始就感觉学不到多少新东西了。你也知道互联网行业技术更新太快了,我马上 34 岁了,说大不大,说小也真不小了,趁现在还有心气的时候再去拼一拼,不然心里真的很害怕可能有一天就被淘汰了。
我太太也支持我出去闯一闯,所以就决定跳出圈子再到北京工作。之前在北京的一个同事跟我说过一句话,我到现在都记得。他说你要来北京闯没问题,你一定要有个决心,你哪怕死也要死在北京,要有这个决心你再去北京闯,不然的话没有任何意义。
这句话让我很有感触,所以这次再来北京工作,我没有给自己定一个三年五年的预期,达不到就回济南,我想的是以后就在北京。
唯一的难题就是孩子。我现在两个儿子,一个六岁一个三岁,至今跟他们说的都是爸爸要出差一段时间,不敢告诉他们爸爸要去北京工作。他们肯定不会同意。
想象 40 岁的情景挺恐怖的
吴实
男 北京人35 岁
现为北京一金融数据公司测试工程师
2017 年 10 月,我工作的装修公司突然倒了。
那会儿离春节挺近的了,我就犹豫要不要找工作,是不是等过完节再说。后来有一天,一个外包公司找我,我直接就说不想做外包,毕竟外包相对来说不是那么稳定,环境可能也稍微差点。
过了没两天,另外一个外包公司又给我打电话。我当时突然一想,反正过节之前就几个月,外包也是临时的,有活起码就把过节钱先挣出来了,省得只吃老本。我就同意去面试聊聊。
他们推的第一个公司我都忘了叫什么名字了,在西单那边。到那儿以后看到每个人都西装革履,办公室一点声都没有,特别压抑。我们这种做IT的沟通很多,有时候甚至还比较激烈,我就认为不太适合,就没去。
现在这家公司吸引我的主要有三点。一是离家很近,我有孩子,有个急事很快就能到。二是外包可以转正的途径,我当时来了没多久就转了一个测试,两个转正的开发也是只来了三五个月。
三是测试部门的环境很好。同事之间相互配合,没有那么多分歧,也给员工成长空间。另外外包和正式员工之间基本也没什么区别,他们团建也会带着外包的人一块去。平时工作过程中也没有说你是外包,你说的话我就不听的事儿。
做了一年外包之后,我也转正了。当时公司是要把所有外包都清退了,但好像人手又不够,就又留下了一部分表现好的外包转成正式员工,其他的都清退了。
其实当时如果清退外包的时候我没有留下,我肯定也会选择从外包公司离职。因为外包还是不稳定,到这个年龄不是说我退步或者求安稳啥的,而是到这个年龄真的是要稳定的。我宁可一个月少挣三千五千,但一定要有这个钱,你家里各项花销都在等着。
年轻人有的是时间找工作,找不到就歇两天,真是肆无忌惮。不过我自己还是比较求稳的一个人,工作 12 年,只做过 4 份工作,第一份工作就做了 7 年。可能现在后悔也是在后悔当时没有那种冲劲。
我现在的焦虑也在这个年龄上。
做IT的,现在35、 36 可能还能找到工作,但是过了 40 以后如果还到不了一个中高层的位置,在这个行业好像就很难再找到工作。很明显的例子,当时我在网上找工作的时候,特别巧, 10 条招聘里得有3- 5 条写的是 35 岁以上不要投简历,就明确的这么写。
有时候想象我 40 岁的情景挺恐怖的。类似于上学时候成绩不好,拿着一个肄业证去求职的感觉。而且不是害怕找不到工作的事,是真的不可能找到工作。
我有考虑过转行,但我觉得这是最不现实的。这个时间点去转行,如果没有机遇,没有一个行业大牛愿意带着我,是不可能轻易去转的。毕竟转行意味着从零开始,我要付出的各种成本太多了。到我这个岁数,还成不了技术大牛,再全身心钻研技术也没多大用了。
反倒是一些外地来北京打拼的程序员,他们到了三四十岁可以带着攒的钱回老家做点小生意,日子过得还会挺滋润。但我就是北京的,往哪跑都跑不了,注定这辈子一直到退休都是在努力的奔,没有任何办法。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微盟圈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vm7.com/a/zixun/83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