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和口罩一样难“抢”的,还有刚上线10天的「视频号」

和口罩一样难“抢”的,还有刚上线10天的「视频号」

[导读]:今年这个被「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困扰的春节,注定令人难忘。 大大小小的微信群里,聊的大多是疫情相关的内容。但除了疫情之外,还有另一个声音,不少用户都在讨论微信...

今年这个被「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困扰的春节,注定令人难忘。

大大小小的微信群里,聊的大多是疫情相关的内容。但除了疫情之外,还有另一个声音,不少用户都在讨论微信于十多天前推出的短视频创作平台「视频号」,不少用户仍在“跪求”内测资格。由于微信审核严格 ,至今一“号”难求,“没想到,「视频号」的内测资格和口罩一样难‘抢’,“有用户打趣说道。

事实上,微信推出短视频,既是意料之中,又在意料之外!

“意料之中”指的是,微信终于推出了短视频创作平台;而“意料之外”则是,张小龙在今年初「 2020 微信公开课PRO」中所提到的“短内容”产品,短视频居然是其中之一。

目前,「视频号」开启内测也有一段时间了,晓程序观察(yinghoo-tech)也深入体验了一番,疫情下开工第一天,聊聊「视频号」的亮点及待完善之处。

微信

1

短视频版的“朋友圈”?

与微信以往的风格不同,「视频号」拥有和朋友圈同等“专属”入口。所以,在一开始,不少用户会认为这是一个短视频版的“朋友圈”。

这种说法也不难理解,虽然在申请上需要提供在公众平台的账号及影响力证明,但其是一个完全独立于公众号的内容体系。个人也好,机构也好,都是需要重新申请「视频号」账号而不能直接沿用公众号的作者体系,且只能与一个微信号“绑定”,不可更改。

不过,在视频的展现形式上,则与「看一看」基本一致,是单列的信息流形式,且目前只有“首页”。不同的是,「视频号」中的视频没有详情页,滑到视频页面则会自动播放,无需点击进入,减少了一步跳转操作,不少视频类产品都采用了这种交互方式,从用户的观看来看效率会高很多。

不过,「视频号」并不支持抖音与快手那样的竖屏视频,用户也就没法获得沉浸式体验。目前,竖屏视频已逐渐成为主流,爱奇艺等长视频平台甚至推出专门的竖屏剧和综艺节目,这也是「视频号」目前不够完善的地方。

对比之下,短视频领域的两巨头抖音与快手,则采用了完全不同的方案。

  • 抖音采用的是单列且沉浸式,上下滑动切换视频,这种情况下,用户大多是持续且“被动”浏览视频,所以,抖音更注重内容,进而内容也成为其优势;

  • 快手则是双列的展现形式,点击进入详情页才能播放视频,需要用户更主动,所以快手更更适合长尾内容,用户与创作者的黏性更强,更像一个社区;

可见,在功能与交互上,「视频号」与抖音快手还是有着很大的不同。

2

"一如既往”的去中心化推荐机制

「视频号」与抖音、快手的不同之处,还体现在视频的推荐机制上。

从目前的体验来看,「视频号」首页中,热点相关的视频、以及好友互动过的视频都会出现。当然,和自己兴趣相关的视频也会出现,比如,已关注公众号的「视频号」。

“「视频号」还在小范围内测中,所以它的推荐机制很难说清楚”,一位资深的公众号创作者告诉晓程序观察(yinghoo-tech),“但一定会是去中心化的推荐。”

即便在内测阶段,我们仍可以通过「看一看」的推荐方式来推断「视频号」是怎样的逻辑。

「看一看」- 精选中,文章或视频下方会出现“热点资讯”、“本地资讯”、“朋友都看过”、“互联网精英看过”等多种不同的标签。进入「看一看」内的搜索框,同样也会出现“ 24 小时新闻”、“朋友都看过”、“附近的人看过”,以及“互联网精英”、“历史爱好者”、“汽车迷”等多个「栏目」入口。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看一看」的产品逻辑,仍是微信的去中心化的推荐机制,能够出现在「看一看」- 精选中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 4 类:

  • 热点:如“ 24 小时新闻”、“热点资讯”等栏目,显然,热点内容并不是千人千面的呈现方式,而是所有用户都会看到类似的内容;

  • 基于位置推荐:如“本地资讯”、“附近的人看过”等栏目,不过,我们测试发现,“附近的人看过”栏目中的内容比较少,甚至没有没有刷新出更多的文章;

  • 基于用户的社交关系推荐:如“朋友都看过”,这也是微信生态中信息流最特别的地方,结合了用户的社交关系,包括此前内测的公众号「相关阅读」也是如此。只要是好友在看、互动过的内容,都有机会被推荐;

  • 基于用户的兴趣推荐,这类内容主要分成两部分,一是用户已关注的公众号文章;二是基于用户的“兴趣”形成大数据推荐,如“互联网精英”、“历史爱好者”、“汽车迷”等多个「栏目」就是这种机制而形成的,这些栏目下的内容也会更丰富。

不难想象,当「视频号」正式开放后,其推荐机制亦会是以上这几种维度的结合。

在微信的去中心化推荐机制中,视频的播放量与「视频号」的粉丝量都不会影响视频的传播度,而是根据视频本身的质量来决定,这也是很多创作者看好「视频号」的原因之一。

相比较来看,抖音的“流量池”推荐方式与微信则完全相反。创作者发布一条新视频后,抖音会把它扔向一个较小流量池中,当观看率比较高的时候,然后会推向更大的用户池,反之,则会“销声匿迹”。

另一方面,由于「视频号」与公众号是完全独立的两个体系,所以无论新进入微信生态内的创作者,还是公众号的大v,他们都站在同一个起跑线上,这也就吸引了不少视频创作者“跃跃欲试”。

「视频号」不是大V的“专属”

“太好了,「视频号」终于来了”,「视频号」一推出,一位资深视频创作者激动地告诉晓程序观察(yinghoo-tech),他开始尝试在微信内进行短视频创作,正愁没有“专门”短视频创作平台。而「视频号」的出现,显然为一些微信内的视频创作者提供了“出口”。

但从目前的内测阶段来看,「视频号」内还是一些影响力较大的媒体号、公众人物,以及大V居多。比如,网易新闻、新闻联播、新华社,以及歌手汪峰、摄影师陈漫、互联网大V等等。

其实,这与微信的十分严格的审核有关,我们通过多方了解到,想要获得创作者内测资格,并不容易。

一般而言,一个全新的内容创作平台诞生后,必然会吸引一大波创作者甚至“做号党”进入,更何况是微信这样拥有 10 亿日活用户的平台。如果一时间就开放创作入口,而创作者们又不会将创作重心放在新平台,必然会导致“搬运内容”的泛滥。

事实上,即便如此严格审核内测资格,我们仍能够看到,不少创作者都是将自己发布在其他平台的视频内容直接“搬运”到「视频号」。

微信需要的一定是优质的原创内容、全新创作的内容。但目前的内测阶段,无论是产品功能,还是创作者体系、原创机制,都还不够完善。

相比之下,已经成为短视频领域巨头的抖音与快手,拥有成熟的工具与素材库助力创作者,而他们则只需潜心创作内容即可。

当然,这些对于微信来说并非难事,用晓程序观察(yinghoo-tech)技术小哥哥的话说,“这些功能,一个版本升级全都有了。”

微信的理念与字节跳动完全不同,「视频号」与抖音的方向也不会相同。对微信而言,「视频号」会作为微信生态内创作者能力的补全,一方面挖掘微信中未被满足创作者,成为新的内容供给方,另一方面不断通过新的内容形式来激活 11 亿存量用户。

正如张小龙所言,“相对公众号而言,我们缺少了一个人人可以创作的载体。因为不能要求每个人都能天天写文章。就像之前在公开课所说的一样,微信的短内容一直是我们要发力的方向。”但「视频号」能够借微信的土壤,有良好的发展吗?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微盟圈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vm7.com/a/zixun/84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