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在图书馆看到一本很有意思的书——《中老年学微信》,这是一本专门为中老年用户打造的微信使用教程。此书是18年6月出版,按照书籍正常的出版步骤,这本书里先容的操纵流程应该是微信17年末的版本。
这两年来微信并未作出大改版,总的来说这本书里先容的方法多数都还能用。但是我大致翻阅了一下,还是发现了一些比较有意思的改动点,这里我就列举出来,大家一起来分析学习。
浮窗
微信是在6.6.7版本新增了浮窗功能,用户可以将正在阅读的文章收在浮窗里,想看的时候可以随时打开,满足了“边阅读边聊天”的诉求。
但是用户不满足于此,在聊天的时候,我还要听歌,玩小程序等。
所以微信在7.0.5版本中对浮窗进行了一个升级,让用户可以进行多线程操纵。
1. 浮窗的特点
浮窗从样式上来说,它凌驾于当前界面其他元素之上,这个特性带来了两个好处:
- 从感官上间隔用户最近,用户更轻易察觉,所以适合承载优先级高的信息或者操纵;
- 游离于当前页面,不会破坏页面结构,设计起来比较灵活;
为了更方便理解,我们来举个例子:经常听歌的朋友对「歌单」应该很熟悉,那么歌单页需不需要展示底部栏菜单?
我们不要着急打开手机里的XX音乐app,可以自己先想一下,底部栏菜单的作用是什么?
由于歌单页的层级可能会很深,底部栏菜单可以供用户快速的跳转到一级页面。那么是否展示底部栏菜单就主要取决于“用户对快速跳转到一级页面的诉求是否足够的强烈”。
用户的诉求我们可以通过页面埋点数据和用户调研获取,参考了4款竞品,有两款产品(网易云 虾米)在歌单页展示了底部栏菜单,而另外两款(QQ音乐 酷我音乐)没有展示。
这说明各家产品对用户的诉求强度并未达成同一,那些没有提供底部栏菜单的产品观点无非是以下两种:
- 我觉得让用户在歌单页一级一级的返回就挺好的,符适用户的认知;
- 用户可能对一两个一级页面的诉求很高,例如首页和我的页,假如由于这两个功能,就展示整个底部栏太浪费了。
假如是后一种,我们可以考虑使用浮窗作为一级页面的进口。
例如,用户进进一个活动页,但是用户有跳转到首页/我的页这两个一级页面的诉求。
按照常规思路,一级活动页的进口是底部栏菜单,但是直接放底部栏菜单不是最好的方案,由于其他几个页面,用户的诉求不是很高,也把进口露出会造成界面空间的浪费。
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选择浮窗作为这两个一级页面的进口。
2. 怎么封闭浮窗
接下来我们来说说浮窗封闭的题目,在浮窗1.0时期,用户拖动浮窗到页面底部可以封闭浮窗,但是在支持多线程的浮窗2.0时期,用户点击“封闭”图标封闭浮窗。
从操纵本钱角度来说,肯定点击图标就封闭更加方便。但是这里我们需要考虑两个题目:
- 由于浮窗位置是可以移动的,假如加了封闭图标,那么用户担心误触反而增加了操纵本钱;
- 封闭弹框是否需要操纵确认。
多数设计师对于“操纵确认”的认知还停留在对话框,当我们需要用户确认上一步操纵,想当然的加上一个对话框,询问你是否要封闭浮窗。
这里我们需要夸大一下:操纵确认≠对话框。
这里我们需要从头梳理一下,为什么我们需要用户确认刚才的操纵?目的有两个:
- 担心用户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误触了有风险或者不可逆的操纵,例如转账、删除等。所以需要加一个“操纵确认”步骤,告知用户该操纵的结果;
- 对于犹豫未定的用户,增加确认步骤挽留用户。
简单来说,操纵确认的目的是防止用户误操纵和挽留用户。那么微信的滑动封闭的交互方式是否满足这两点呢?
我个人以为是满足的,由于与点击直接封闭相比,拖动到特定区域封闭,用户误操纵的概率更低。
例如,正常情况下,你点击“接受”按钮就可以接听来电;但当手机锁屏时,你需要滑动接听来电。
这是为了避免用户在不知情的情况下,例如手机放在口袋里,误触接听了来电。因此,假如我们有意识的增加一些高风险性或不可逆操纵的交互本钱,可以极大的降低用户误触的几率。
至于挽留用户这点,这点见仁见智。我以为真正可以挽留下来的是那些犹豫未定的用户,增加交互本钱延长了操纵时间,也延长了用户的决策时间,避免用户的冲动性操纵,让用户做出更公道的判定。
对于那些一开始就抱定目标的用户,多加一个对话框真的可以挽留住吗?
3. 单进程场景
当然不能由于对方是微信,所以我们就需要“强行解释”它的所有行为。
我们可以有自己的思考,例如:当悬浮窗中只有一个进程时,我们是否可以沿用之前的样式?用户点击可以直接进进目标页,跳过那个选择的步骤,只有一个也没得选啊。
这样做的确很方便,但是存在一个题目,用户应该如何封闭悬浮窗?
假如还是滑动到底部封闭,那么就会导致单进程和多进程的情况下,用户封闭悬浮窗的交互方式不同一,违反了一致性原则。
总结来说,沿用之前的样式,用户来的快,往得快,但是违反了一致性。
朋友圈晒图
朋友圈发图片的流程微信最近没有做太大改动,但是由于天天发朋友圈的用户量太大了。我觉得还是很有必要分析一下。
1. 选择图片
上传图片首先要选择图片,图片选择界面一般有两种:一种是以微信为代表的正序排列类,最新的图片在界面底部;另一种是以微博为代表的倒序排列,最新的图片在页面顶部。
一个小小的图片选择流程为什么要做差异化呢?
首先我们来说微信的正序排列,一般真正想发朋友圈的图片很有可能是你刚刚拍摄或者下载的,把最新的图片放在最底部,方便用户拇指操纵。
但是假如你想发的图片是很久之前拍摄或下载,那就需要你手动滑动界面往搜寻目标图片,自上而下的浏览方式用户对于信息的获取效率更高,倒序排列的更加合适。
此外微博这里还做了筛选功能,点击顶部栏就可以选择筛选项,为了避免用户视线在界面顶部(筛选项)到底部(最新的筛选结果)的大范围移动,这里采用倒序排列更加合适。
总体来说,微信适适用户发最新的图片,发完即走;而微博更方便用户精准的搜寻到自己想要发的图片。
2. 编辑/删除图片
图片上传完成后,进进预发布阶段,用户对这个图片进行哪些操纵呢?
- 自己不够美,我要重新修一下——编辑功能(微信不支持发图前重新编辑图片);
- 这个照片排序不对,我要换一下——位置挪动功能;
- 这个照片不好看,我要删除——删除功能。
这里我们主要来说一下删除功能,微信是拖动删除图片,跟封闭浮窗一样,不再赘述。
QQ和微博都在图片右上角展示了“删除”图标,意思很明显,点击这个图标就可以删除这张图片。
但是这个删除图标是否一直需要呢?
例如,在QQ中,假如用户中途退出,我们会询问用户是否要保存当前的图片,用户选择保存。再次进来的时候,图片右上角是不会有“删除”图标,由于之前已经询问过用户,既然用户选择保存,说明用户不太可能删除这图片,可以考虑往掉“删除”图标。
面向场景,才能对功能进行取舍。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用户不能删除这张图片,用户可以进进图片页删除。
这里有个交互细节也很有意思,微信使用的删除确认弹框是在页面底部,而QQ的是在页面中间。假如你要确定是否删除这个图片,那么首先你要对这个图片有一个清楚的熟悉,将对话框放在界面中心,遮挡了图片的主体,会对用户的确认过程造成干扰。
总结
以上就是我对微信浮窗和晒图功能的思考和总结,假如你有不同的意见或者看法,欢迎留言讨论。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微盟圈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vm7.com/a/ziyuan/112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