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在本文中,我将以自己亲手做过的一款小程序为载体,以整个项目流程为主线,系统地解构怎样从0到1做一款微信小程序。
从另一个维度看,数据又可以分为两大类:用户数据和业务数据。
用户数据包括用户画像和行为数据,业务数据则是和业务直接相关的数据,比如购买金额、购买频率等。
对不同类型数据的分析要在不同平台处理,微信小程序提供的数据分析更多是集中在用户数据部分,业务数据则主要在公司自己的业务后台。
“假如你从头开始建立用户行为追踪计划,建议先找到3个最重要的一级事件,这3个一级事件,应该代表了用户从初次接触产品到终极成功使用产品的最重要的里程碑。”
这是我之前在书中看到的埋点理论,把这个理论用到我们的产品中,最关键的3个一级事件是:进进小程序(PV/UV)、关键功能1的按钮点击(PV/UV)、关键功能2的按钮点击(PV/UV)。
当我按照之前在书中看到的这套理论梳理了三个关键指标后,才发现实际情况没有这么简单。
先是leader直接就发现了题目:这不是关键指标,应该和业务结合,目前最重要的是要让保险销售知道自己名下哪个客户有没有使用小程序,然后推动客户往使用,假如用简单的PV、UV、按钮点击等等,对业务没有什么帮助,适合后期再往完善。
之后又深进思考了现状:我们现在有2个微信公众号和即将上线的2个小程序,已经构建起了一个微信生态服务矩阵,因此要考虑到4个应用之间的互联互通,而不只是我现在负责的这个小程序需要收集使用情况的数据,其他两个公众号和另一个小程序同样需要。
那我们怎么把这几个微信生态应用的数据使用情况集合到一起呢?
我们了解到另一个产品经理正在保险业务系统中做用户行为轨迹模块,即收集一个用户从接触到我们的品牌、到使用我们的服务、再到满足需求,整个业务流程的数据。
这两个小程序的使用数据也正是整个业务流程中的一部分,他现在已经收集了公众号的使用情况,因此可以把两个小程序的使用情况也放到这个模块中。
也就是说,我们把我们想要的数据需求提交给另一个负责用户行为轨迹的产品经理,把数据融合在他所做的模块中,然后我们这边再做一个用户是否使用小程序的提醒功能即可,这就实现了一个新小程序的初步数据统计需求,之后再按正常流程提数据埋点需求,把核心页面和关键流程都展上点。
我们产品内部策划好这个需求后,再与程序员沟通时,又碰到了一个题目。
由于没有事前规划好,已经邻近小程序上线,即使需求较小,现在再改代码会打乱发版节奏,所以开发建议在上线后一周内紧接着迭代一个小版本,把一些上线后暴露出来的题目和这个埋点需求整合在一版中。经过评估,这也在可接受的范围内,所以就按照这个节奏执行了。
这才是实际业务场景中碰到的真实情况,而不是书上讲的那么清楚和简单。
所以,并不是知道了一个方法论或者一个道理就可以直接套用,而是要结合实际的业务再次深进思考,并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才能真正解决题目。
总结
从定位、到规划、再到落地,一款微信小程序历经打磨后终于上线了。
根据线上的数据和用户反馈,然后开始进行下一版的迭代,不但要解决线上的一些题目,还有可能要修正原来的规划方向,究竟真实的效果和自己最初的设想经常会有非常大的出进。
目前这个项目已经迭代了两个大版本。
真实的项目不是闭门造车,在实操的过程中一定会有大量的细节题目和业务题目,所以我梳理了整个项目后,在这里写下的文字略往了诸多细节,只保存了整体的框架、核心的流程和关键的题目。
假如问我在这个项目中收获最大的是什么?
还是最开始时说的:
首先是从0到1做了一款新产品,这让我对整个产品的规划能力有了很大提升,也对公司内部不同系统之间的协同与配合有了更深的理解;
其次才是做了一款微信小程序,对微信生态有了更多的思考,对小程序的特点有了更多了解,只有先把握好小程序这个工具,才能更好地服务实际业务。
做产品,和拍电影或写东西一样,形式与内收留,两者不可偏废。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微盟圈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vm7.com/a/ziyuan/116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