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源 > 开脑洞 30年后我们怎么做媒体

开脑洞 30年后我们怎么做媒体

[导读]:大年初三,开脑洞,天马行空,媒体的未来会是什么样? 5年后, 手机 将消失绝不是博眼球,想想可穿戴设备完全可以绕开或者代替手机,就明白在,手机消失并非不现实。 2014年,是...

大年初三,开脑洞,天马行空,媒体的未来会是什么样?

5年后,手机将消失绝不是博眼球,想想可穿戴设备完全可以绕开或者代替手机,就明白在,手机消失并非不现实。

2014年,是可穿戴设备元年。可穿戴设备是什么?用麦克卢汉叔叔的话说是人的延伸。媒介继续延伸下去,会是什么样?为什么科幻大片里没有媒体的影子?倚在飘窗上,思绪飞舞,总算有点方向——未来,信息传输靠脑波,靠意念。

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从最早的口口相传、菜市场成新闻发布站,经过报纸、广播、电视被动式接收,再到网络时代的互动参与,以及今天的根据用户大数据推送信息。经历千年变革,每次变革都由技术引爆。那么,未来人工智能继续发展,人类自身充分开发,通过脑波来传递信息,不在话下。

未来的变革速度会更加快,会指数变化或者是指数成长。不再是线性,这意味着,如果今天落后一步,未来,除非有大的转折点,否则将是一落千丈,难以追上。以一张图做个示例。

媒体数据

畅想一下未来的媒介场景:媒体是一个纯粹的平台,记者(如果还有的话)采访之后,直接将脑波传输至平台。编辑只需编脑波,并送上平台,订阅用户自取,,也可以是平台通过脑波直接推送用户喜欢的信息。收到脑波的用户,看脑波,如同他在现场一般。这把用户和新闻有了更密切的关系。

当然,我们还要发扬一下用户创造内容的优良传统。用户可以自行上传脑波,编辑审核发布。其他用户可以下载体验。

为什么还要编辑发布,这个涉及到道德伦理问题,或者是界限问题,嗯,想想把关人理论。

那么,脑波怎么接收,怎么看?一是,大脑直接接收,通过脑神经生化反应来实现。(个人想象,但八九不离十是这样子。)二是,接收到传感器一类的设备上,用户可以把它投射到任何一个平面体上。如果你在刷牙,还可以投射到镜子上、墙面上等。想一个人悄悄看?可以放在这种透明小平板上。后一种应该更受欢迎,因为万一我们在思考时,咻!来一道脑波,多干扰呀!

科技媒体

脑波技术已经实现,普及大众化最多20~50年的时间吧。那时,我们还未老。脑波媒体,或者智能媒体出现后,仍是媒体叠加,只是比重不同,不同的媒介,会找到一条适合自己的路径服务大众,延续自己。慢慢地,一个个埋在历史的尘埃里。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微盟圈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vm7.com/a/ziyuan/11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