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蒡子是菊科植物牛蒡的成熟果实,中药的一种,这是人们熟知且公认的养生食物。下面就来说说牛蒡子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
牛蒡子的基本介绍
牛蒡子,为菊科植物牛蒡的成熟果实。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果序,晒干,打下果实,除去杂质,再晒干。生用或炒用,用时捣碎。具有疏散风热,宣肺透疹,利咽散结,解毒消肿之功效。属于解表药中发散风热药。现代研究,牛蒡子还可用于防治糖尿病肾病;牛蒡果实含牛蒡甙经水解生成的牛蒡甙元具有抗癌活性。
牛蒡子的功效与作用
牛蒡子,味辛、苦,性寒;归肺、胃经。疏散风热;宣肺透疹;利咽散结;解毒消肿。主风热咳嗽;咽喉肿痛;斑疹不透;风疹瘙痒;疮疡肿毒。
牛蒡子的营养价值
果实含牛蒡甙,水解生成牛蒡甙元及葡萄糖。又含罗汉松脂酚,络石甙元,倍半木质素AL-D及 AL-F。种子含牛蒡甙,牛蒡酚A、B、C、D、E、F、H。又含脂肪油,其中脂肪酸成分有:花生酸,硬脂酸,棕榈酸和亚油酸。
牛蒡子的选购
瘦果长倒卵形,两端平截,略扁微弯,长5-7mm,直径2-3mm。表面灰褐色或淡灰褐色,具多数细小黑斑,并有明显的纵棱线。先端较宽,有一圆环,中心有点状凸起的花柱残迹;基部狭窄,有圆形果柄痕。质硬,折断后可见子叶两片,淡黄白色,富汕性。果实无臭;种子气特异,味苦微辛,稍久有麻舌感。
以粒大、饱满、色灰褐者为佳。
牛蒡子的食用方法
一、瓜蒌牛蒡子汤
功效:主治乳房结块肿痛,伴有恶寒发热,舌苔薄白,脉浮数等。
组成:瓜蒌仁12-15g,牛蒡子9-12g,天花粉9-12g,黄芩9-12g,山栀9-12g,金银花9-12g,连翘9-12g,皂角刺9-12g,青皮3-6g,陈皮3-6g,柴胡3-6g,生甘草3-6g。
加减:乳汁壅滞者加鹿角霜9g,漏芦9g,王不留行9g,路路通9g;乳汁过多者加生山楂30g,生麦芽60g;有肿块者加赤芍9g,川芎9g,当归12g;偏热盛者加生石膏24g,鲜生地15g;偏于气郁者加金铃子9g,合欢皮9g,炒枳壳6g;新产妇恶露未尽加当归9g,益母草15g,减黄芩、山栀;便秘者加生大黄(后下)6g;表寒重者加荆芥10g,防风10g;成脓期加黄芪15g。
用法:日1剂水煎服,用3-6日。
二、牛蒡子解毒汤
功效:清肺解毒,止咳化痰。
主治:肺脏损烂,或将成肺痈,或咳嗽吐脓血者;亦可用于肺痨。
组成:知母,玄参,牛蒡子(炒捣),贝母,生明乳没,生黄芪,粉甘草各9克;三七6克(捣细,药汁送服)。
用法:水煎服。
加减:将成肺痈者,去黄芪,加金银花9克。
三、牛蒡子杜仲酒
功效:主治风湿留注腰间疼痛,坐卧不安。
组成:牛蒡子(微炒)三两 茵芋三分 白茯苓一两半杜仲一两 石斛(去根)二两 枸杞子二两 牛膝(去苗)二两 侧子(炮裂去皮脐)二两 干姜(炮裂)半两 大豆(炒熟)二合 川椒(去目及闭口煮,微炒出汗)一两半 大麻子一合
用法:饭前温服一小盏。
制法:上药切细,以生绢袋盛瓷瓶中,以好酒二斗浸,密封七日后开。
来源:宋·《太平圣惠方》
四、牛蒡子桔梗茶
功效:疏散风热,止咳开瘖。
主治:风热感冒,咳嗽失音,咽喉疼痛。
组成:蝉衣、生甘草各3克,牛蒡子9克,桔梗5克。
制法:按原方用量比例,共为粗末,置保温瓶中,以沸水冲泡,盖闷15分钟,代茶频饮。每日1剂。
宜忌:风寒咳嗽忌用,孕妇慎服。
按语:蝉衣又名蝉蜕,为蝉科昆虫黑蚱羽化后的蝉壳。药用去翅、足。它性味甘咸、凉,能散风热、宣肺、定痉,常用于外感风热、咳嗽音哑和小儿麻疹透发不畅、风疹瘙痒、惊痫以及破伤风、疔疮等证。《本草拾遗》治哑病(音哑)用蝉衣研1钱七,井花水服。药理研究表明,蝉蜕有抗惊及镇静作用。牛蒡子味辛苦,性凉,能疏散风热,宣肺解毒。甘草、桔梗二味为《伤寒论》桔梗汤方。原书指证:治少阴病咽痛及肺痈,咳而胸满,咽干,时出浊唾腥臭。本方在桔梗汤基础上,加用疏散风热之蝉衣、牛蒡子,对于外感风热、咽痛、咳嗽、失音有良好疗效。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微盟圈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vm7.com/a/ziyuan/21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