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风在以前属于“罕见病”“帝王病”,但随全人类饮食结构改善和生活水平提高,全球痛风患病明显上升, 使痛风逐渐成为一种常见病、多发病。目前全球共有1.2亿痛风患者,较15年前增加15~30倍。据2004年中国疾病与健康调查报告指出:目前我国已有超过7 500万痛风患者,并且正以0.97%的增长率继续增加,使痛风成为影响我国居民健康的第二大慢性代谢性疾病。
北京大学人民临床营养科主管营养师王瑜就给大伙儿讲讲关于痛风的那点事儿。
痛风是体内嘌呤代谢紊乱伴有血尿增高引起组织损伤的异质性疾病;它是在高尿酸血症的基础上伴有反应性关节炎或痛风石等病变。
哪些原因能引发痛风?
王瑜提到,引发痛风的病因有两种:
1. 遗传因素
痛风是一组复杂的多基因遗传病,比如美国非洲裔人群患病率高于高加索的人群、新西兰毛里人痛风患病率高于当地其他人群、我国台湾中部土著居民痛风高于其他人群等。
2. 环境因素
健康的行为与生活方式有利于防治痛风,而不健康的行为与生活方式则可促进痛风发生发展。与痛风相关的不健康行为与生活方式主要涉及5方面:长期摄食高嘌呤、高蛋白和高脂类食品;长期大量饮酒;缺少运动或体力活动;经常心理应激;不注重健康查体和养生保健。
高嘌呤、高蛋白和高脂类食品摄入过多易致高尿酸血症、高脂血症、肥胖、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 这些病症常与痛风相生相伴, 已被看作痛风的危险因素。
研究发现,高脂血症和糖尿病患者的痛风患病风险是健康人群的2-4倍。饮酒过多和缺少运动或体力活动也会间接诱发通风的发生。过度心理应激者会因植物神经兴奋而引起机体血尿酸水平升高,不利于防治痛风。不注重健康查体和养生保健者无法了解和控制自己的血尿酸水平,从而放纵机体血尿酸水平的升高,直至痛风急性发作时方知自己患了痛风。
此外,男性患痛风的概率要大于女性。在65岁以下的人口中,男性痛风的发病率是女性的4倍。随着血尿酸水平的升高,痛风的患病率会随之增加,但有研究显示,女性尿酸>5 g/L时患痛风的风险显著低于男性。
在痛风的发作年龄上,女性比男性晚10年左右。雌激素可促进肾脏尿酸盐的排泄,导致绝经前女性患痛风和高尿酸血症的风险降低。与正常绝经期妇女相比,手术切除卵巢和过早绝经的妇女患痛风的风险增高。
血尿酸过高就一定会得痛风?
刚才提到,痛风的基础是高尿酸血症。而高尿酸血症形成的原因是人体内尿酸水平过高。
尿酸是人体细胞代谢的产物,每天都会产生。血液中尿酸水平决定于尿酸产生和排泄之间的平衡。如果尿酸生成过多或者排泄减少,体内尿酸堆积,血液中的尿酸浓度就会增加,形成高尿酸血症。
通常情况下,喜欢高蛋白高嘌呤饮食、精神压力过大、大量饮酒、剧烈无氧运动的人群以及患有骨髓或者淋巴增生性疾病、恶性肿瘤、化疗或者放疗的人群为通风的高危人群。在限制嘌呤饮食5天后,如果每日尿酸排泄量超过600mg或者正常饮食下每日尿液中尿酸大于800mg,可认为尿酸生成过多。
但即便是尿酸过高,不一定就会得痛风。
在尿酸过高的人群中,只有一部分会得痛风,其余的人可能终其一生没有任何症状。痛风的发作与尿酸浓度高低及累积的时间长短有关系,一般而言,尿酸值越高或者持续时间越久,越容易得痛风。
诊断痛风有哪些指征?
痛风多为40岁以上的男性,有肥胖、嗜酒等诱发因素,部分患者有家族遗传史,典型症状是关节炎,大多数为下肢趾关节剧痛,半夜发作,白天得以缓解。以下标准中符合两项,即可诊断为痛风。
血尿酸男性>70mg/L,女性>60mg/L
有痛风石
关节液内找到尿酸钠结晶或组织内有尿酸钠沉淀
有两次以上发作
下肢远端关节突然发作,夜剧昼缓
用秋水仙碱治疗后,48小时内可缓解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微盟圈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vm7.com/a/ziyuan/2633.html